close

學佛應知時日莫空過,臨渴方掘井無濟於事,所謂船到江心補漏遲。

短短幾句話,應該大家要知道,時日在過很快,我們現在學佛之後,應該要珍惜時日,唯有時間才可以成就一切,所以時間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。

不然像有些人,等到口渴才要掘井就已經來不及了、錯過了。所以我們平常水的資源應該要珍惜,水的源頭在哪裡,我們也要知道。不要等到人已經走在沙漠上,已經沒有水了、口渴了,才想要掘井,那就都來不及了。

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,要做什麼事情都要懂得如何去選擇。時間既然是分秒不斷地流逝過去,我們就要把握時間,要謹慎選擇所要做的事情。

常有人說「早知道我就不要這樣…」等等,但是應該要在說「早知道」之前就知道,不要等到事情都過後才說「早知道」,那時後悔就太慢了,這樣才後會就太晚了。所以一定要在一開頭就預先知道,才不會後悔。

所以說:「船到江心補漏遲。」意思就是等到船都已經開到江湖中的時候,才想到我這颼船有漏,我應該要來補,這已經太遲了、太慢了。所以應該要在這艘船要下水之前,就應該要先保護好,該修補的地方都要預先補好、修好,平常補修的功夫要踏實的做到,不要等到船壞了之後,才要修理它。

就像我們修行不能等到人老了才開始,不能說:「今天做不到,等到明天才開始。」聽起來好像明天還有時間,其實明天是明天的時間。要有今天、現在不修行,就是沒時間了的觀念,誰知道是無常先到?或是明天先到?

註:以下兩段的經文,可參考「別譯雜阿含第24   」或「雜阿含經第 1085   」

就像佛陀過去有一段時間,在王舎城的寒林丘塚間修行的時候,就對當時所有的比丘這樣開示、提醒--

諸行無常,迅速不停;無可恃怙,是敗壞法。應該速離,趣解脫道。

意思就是「諸行無常,迅速不停」。就是一切都是不斷在改變的,沒有停止,一直過去,就像每秒在消逝一般,一直過去。而且改變的非常的迅速,沒有任何一個瞬間是暫停不變的。

「無可恃怙,是敗壞法」。不能夠倚重於現在年輕,身體強健。雖然現在年輕身體好,但要知道無常迅速即到。

時間總是不斷的在逝去。若是有「可以依恃j我現在還很年輕,我的身體很好」,就認為修行並非有急迫性且必要的念頭,這種依賴於現在年輕力強,不想要修行的念頭,都是敗壞法,會使我們時間不斷空過,使我們慧命無法成長,生命也不斷空過、消逝。

「應當速離,趣解脫道」。我們應當要迅速脫離這種錯誤的觀念,時時都要殷勤精進,趣向解脫的道路,不要落在迷途中,我們要趕緊走入脫離道當中。

就像當初,佛陀在對這些比丘開示的時候,魔王波旬深怕佛陀所說的佛法會度盡眾生。魔王認為這些凡夫眾生都是他的魔孫、魔子,只要不脫離三界的所有眾生就都是他的子孫;只要我們沒有脫離三界,無不都是魔王的子孫。所以對於佛陀講解如何解脫三界束縛的道理,魔王就感到害怕,於是就趕緊來到,想要破壞清淨法。

於是魔王就變化為一位魔納,「魔納」就是年輕有學問的人。所以魔王就化身成為一位歡喜親近佛法,或是對學問有修養的年輕人。他也跑來參加聽經。

當佛陀說到這裡的時候,當時魔王就開始站起來說話,他說--

晝夜恆在,命常迴來;如輪軸轉,周迴無已。

這段話的意思是:晚上過去,就是日時了,白天、晚上,晚上、日時一直輪轉,都是恆長存在的;白天、晚上、明天,每天都會一直存在。今天的生命、明天的生命,延續不斷…。

魔王透過日夜的比喻,想要表達的意思是:現在人還年輕、還健康,而且生命都還存在,就如同輪軸中心一樣「周迴無已」,就是不斷在輪轉;只要軸心還在,輪子就會一直轉。所以不需要修行,反正日夜一直都在,年輕有的是時間,生命一直都在,趁年輕的時候該多享受些娛樂,修行等以後再說。

在魔王化身的魔納這樣說之後,佛陀就知道現在是魔王在擾亂。

既然佛陀已經知道是魔王在擾亂,所以佛陀直接就這樣說了--

命欲日夜盡,壽者多患難;猶如陷下河,速盡無遺餘。故汝波旬,不應作壞亂。

「命欲日夜盡,壽者多患難。」--生命和日常的貪慾,其實都會隨著日夜不斷的消磨掉;而且生命的存在就是諸多患難,尤其到了老的時候,病老來磨,會有更多的患難,想要擺脫也擺脫不了,更不用說想要好好修行了。

哪一個老人真的快樂?人老了之後就會有很多折磨,生活得很辛苦。不要以為現在年輕,再怎麼樣的年輕也會有老的一天,就是在有生命的過程當中同樣也會經歷很多的患難。常常一句話說:「人生大患莫過於有身。」就是因為有這個身體的感受--寒、熱、老、病痛等等…,無一不都在折磨我們,讓我們常處在患難之中。

「猶如陷下河」,就如同人落入河中,從河面一直往下沉;時間使人一直沉下去。「速盡無遺餘」,很快壽命就會走到盡頭了。

「是故汝波旬,不應作壞亂。」--就算是你這個魔王波旬,也要明白這個道理,現在不要在這邊擾亂。

魔王聽到佛陀直接喝叱他,知道佛陀已經知道他專長來擾亂了,他自己也很害怕,也很悔恨,就消失跑回他的宮殿去了。

這是在佛經當中的一段文,從這一段文當中我們就應該知道,佛陀也是時時對弟子警惕,大家要知道無常須臾即到。而且在修行的過程當中,魔一定都會來擾亂。到底這種魔,倒底是什麼樣的魔呢?其實修行者特別害怕的就是心魔,心魔其實就是由我們的內心的習氣和業力所產生的。所以要懂得用心,自我警惕,不可以讓時間空過。

所以在經文當中這麼說--

當爾之時,悔懼交至;不預修善,臨窮方悔。悔之於後,將何及乎!

「當爾之時」,就是當臨命終的時候。「悔懼交至」,到那個時候,心裡會很害怕。因為等到臨命終的時候,會有很多地獄等等惡像同時現前。自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過去做了很多錯誤的事情,而如今地獄的形象都現前了,想要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。

「不預修善,臨窮方悔」。等到那個時候,才知道不預先修善行、造善因,才在後悔。這個時候才開始想,應該要在還沒有生病之前我要預先多做一些善事,應該要認真走在修行的道路上,但這些事情我卻一件都沒有去做;等到已經是最後的關頭的時候,才開始後悔。

「悔之於後,將何及乎」。修善行,造善因都沒有先做在前,等到後悔就已經太慢了。

所以我們要時時預防、謹慎,不要做了會讓我們後悔的事情。

接下來又再說--

殃福異處,宿預嚴待,當獨趣入;到地獄所,但得前行,入於火鑊。

這一段文,大家應該要用心聽。

「殃福異處,宿預嚴待」。其中「殃」就是災殃、災禍的意思。而「福」則是滿足六欲感官上的享受。這些六欲的誘引,讓我們做一些不對的事情,只想要享受、懈怠、墮落,整天只知道要享福的。如此在享受的時候,那就是六欲。

我們敵不過六欲,所以被六欲牽引去了。到這個時候,若我們很想要好好的修行,那就比較困難。在六欲之中,那種誘引讓人感到無奈;等到想要反悔重新再來,也總是會覺得很無奈。

如同人落入河中溺水了,好不容易才浮上河面,但自己的力量不夠,又會沉沒下去。所以這種種的欲河境界很容易讓人墮落。

所以,享福在前面,禍就一定跟隨在後面。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福和禍總是很接近交替出現。我們要很小心,若一點不小心,禍福分不清,很容易一腳就踏進去,等到禍一糾纏上來,想要脫身就遙遙無期了。

所以我們過去到底做了什麼業?這些業隨時都在我們周圍等待,一有機會就會把我們拉下去受諸苦惱。所以說「宿預嚴待」,過去怎麼做、預前做好的種種業,固定會有種種禍在後面等著我們。

「當獨趣入」,無論你們這一群人在一起,大家怎麼做,到最後要上天堂也都是由我們自己一個人去;或下地獄也都是由我們自己一個人去。無論群黨有多少,個人的業都要個人承受。那怕是你的群黨有多大,個人所造的業,也都是由個人自己承受,所以還是「當獨趣入」。

那怕是你的家屬親族大家都很疼你、很愛你,到了臨命終的時候,那時還是孤魂獨逝,都要單獨自幾一個人這樣去。就算你的家屬在怎樣多,再如何的不捨,或是你如何的不願意離開,到最後同樣也是「孤魂獨逝」,所以就做「當獨趣入」。

「到地獄所」,這是很讓人擔心的事情。所以我們要知道,想福或是造惡,這都是我們自作、也都是要自受。

等到要到地獄去的那個的時候--

身心摧碎,精神痛苦。如此之時,欲求一禮一懺,豈可復得!

已經落入地獄,那就沒辦法了。等到這個時候業果都造成了,生命也已經窮盡了,到那個時候,地獄形相都現前之時;或是往生之後,自己被業力牽引不斷的往前走的那個時候,地獄當中的境界不斷出現在眼前,到那個時候想要後悔都已經來不及了。

到那時候,身要受地獄種種刑具折磨;而到那個時候,心靈的痛苦交碎,那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。到這個時候,才想要「我趕快去拜佛、拜經、禮佛、懺悔。」全部都已經太遲了、是莫得了。在那種苦痛當中,已經得不到可以好好修行,向佛懺悔的機會,所有的一切,也都已經來不及補救了。

學佛一定要堅持那個初發心。我們生命中的藍圖,是自己畫的,路的方向也是我們自己決定要怎麼走的。若今天自己發願要修行、學佛,就要把自己把我們的生命規劃好,每一天生命的消逝,就要同等在每一天中都能夠增長慧命!

既然立定志願要學佛,我們應該要知道時日不可以空過。不要空過時日,要好好選擇人生方向,努力精進,走一步要前進一步,但是方向不能偏差,我們要戒慎虔誠選擇該做的。

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一切的環境都在我們的周圍,你是要受六欲、享受過日子,徒然把時間消磨過去?或是在內心增長起貪、瞋、痴,在人和人之間、人群中互相結惡緣?

若如此,就像剛才所說過的,我們現在做了,境界必定嚴待在後面。所以我們要好好自我警惕,時日不要空過,要能「擇善而從之,見其不善而改之。」有偏差就要反省改過,不要等到時刻到了,臨渴掘井也無濟於事,等到境界現前才想要求那就太晚了;等到船都已經開到將江湖的中心才想到船會漏,才想到要補漏洞,這就太晚了。要預先做好未來的規劃與準備。

「身是載道到器」,修行需要用到我們的身體,所以身體和生命要好好利用;利用在正確的方向。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。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