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每天我們心要往內自照,時時自我警惕,我們要懺悔。

時時都在說要懺悔、要明瞭因緣果報。因是一顆種子,種子的顯現也就是果。這種果顯現之後,同樣還會成為新的因。世間無論是哪一樣東西,無不都是在這樣的因果循環當中呢?

既然人人都知道因是一顆種子,一旦造了因,這顆種子就會落在我們八識田當中。

我們的八識就是由前面的七識「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、末那識」發起作用。其中第七識的末那識是去思考、緣附著外面的六識「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」,而外面的六識則緣附於外面的六塵,將所吸收到的由第七識去運作思考,然後引導我們是向善或者是向惡。

看看現在外面現在有這麼多貧窮苦難的人,有這麼多需要伸出手去輔佐幫助的人,想要幫助別人的心念一起,身體就會有動作,去做好事。

而做了這些好事之後,心裡就會很安穩、歡喜自在;這樣,慢慢就會培養出「為善積福」的習慣。這也是需要在時間的流逝當中,分秒中一直累積。所以時間可以累積好事,也可以累積惡的事情,無論是好或惡,也同樣都是起源於這一念心。

同樣是外面的境界緣附於六根,六根又緣附於六塵,六塵誘引我們的六根,六根在意識起貪念、惡念,然後就會運作起來,身體就去造作種種的惡業。惡業造做之後,業的種子同樣又落入八識田中,所以在我們的八識中囤積這些種子。

無論是善的種子、惡的種子,全都是累積在八識田中。而且時間愈久,所造做的事情也就愈多;無論你是做好事,或是做壞事,既然做了,種子就成了,果就成了。那個結果就會演變成為新的因,而這些因也同樣落入八識田當中,稱作為業,所以業就構成了新的因。

所以我們的身體行動、表情等等…都是緣附在於種種的「緣」當中,無論是好、或是壞,都不斷在造作種種業。

所以我們要常常記得:「為善好施、昇天得福。」這無論是在什麼宗教當中,都是這樣說。其實一般民間信仰也都知道,多做好事、為善,才能消除一些災難。

其實不只是為善就能消災難,為善之後還要同時洗滌內心的污垢。我們若是為了貪福而行善,做的再多也只不過是升天得福而已;但其實天福也是有盡的一天。

所以我們大家都能夠瞭解「為善好施、昇天得福」的道理,我們還要更進一步去瞭解「知足善解,智慧得具」。

我們在為善的當中,我們時時要和善解平行--為善事造福;知足、善解也就能夠得智。所以我們若是平時不知足,貪念的心念就會有很多;若是平時不懂善解,我們時時都會起煩惱或是「瞋、癡」。

所以我們要時時知道,「為善好施」是很好的事情,可以升天得福;但我們在「為善好施」的時候也一定要和「知足善解」平行的去做。因為「知足善解」才能讓我們的心能夠常常很自在,不會為了小事小非而起煩惱。所以我們不要只想著為善得福這樣而已,應該智慧也很重要--富中也要貴,富中無貴也不是我們要追求的。

貴就是覺悟,倘若有福但沒覺悟也沒用。要在生命當中立定好目標,去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,這才是我們學佛的目標。能夠引導人走正路,這才是真正的富與貴。只是有福,而沒有覺悟,這樣也沒用。我們學佛,無不都是要學得一念清淨心、能夠覺悟。

富如天人福也都有福享盡的一天。若我們只求富,就算可以升天,可以像天人一般那樣富有和享受,想衣衣來,想食食至,想要吃什麼就有什麼,要要穿什麼就有什麼,在生活當中的一切都很如意,但這樣享福也都是有窮盡的時刻。

所以要知道,時間該如何應用。時間可以累積功德,但也可以累積錯誤,所以大家要在時間當中時時自我警惕,好好善用時間修行功德。「內修外行」才是學佛的目標。

過去我們說要懂得「因緣果報」;如何能知道呢?經文就是這樣說--

何以知然?釋提桓因,五衰相現,恐懼切心,歸誠三寶,五相即滅,得延天年。

看看貴如釋提桓因,雖然是天的天主,很富有,可以領導天人,祂的福報很大。不只是福大,壽命也很長,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間一百年,在忉利天祂只過了一天,我們在人間就是一生的壽命都不夠。

忉利天的天主釋提桓因,壽命超常,但無論多長都會有盡的時候,所以祂的生命的時間之流還是有盡頭。無論再如何的享福,想想享福同樣有福盡的時候。所以才說無論壽命、福報再長再多,同樣也有盡期。

釋提桓因當佛還在世間的時候,有一天,祂就突然覺得五衰相現前,非常恐懼。當時是佛世,所以祂救趕快請教佛陀。

佛陀為祂說種種法,聽了之後祂很感動,於是虔誠的皈依,又懺悔過去所造作的微分惡。祂所累積的善多惡少,所以微分的惡經過祂很虔誠的懺悔,懺悔這些惡的種子,再加上祂又皈敬三寶,自然惡消福增。

什麼是五衰?五衰相包括了這五項:

1.衣服垢穢;2.頭上華萎;3.腋下汗流;4.身體臭穢;5.不樂本座。

第一,天人很高,但衣服很輕柔,應該要說「銖衣妙服」。銖是形容物品很輕、很莊嚴的衣服;這樣的衣服穿起來,讓人感到很光潔很乾淨。但若是福盡的時候,那件衣服穿起來就很邋遢,看起來很髒,所有的光潔都不見了。

所以這也是當天人的五衰相現前時,衣著最先開始出現這種不光彩的衣服。

第二就是「頭上華萎」。因為天人頭上的冠--就是帽子,有花和珠光寶氣。但是到了五衰相現前時,除了衣服邋遢以外,珠冠寶石的光彩、光澤也整個消失;不但失去了光彩,花也整個萎謝。

第三是「腋下汗流」,本來天人的生活之中一切都很舒服,所過的日子就很舒服,而且天氣也都很適切,並不會流汗,但不知如何突然腋下會開始出汗,身體的臭穢的味道就會跑出來,這就是第三種衰相。等到天福盡的時候,就連自己的身體也會自然流汗發臭,這也是五衰相之一。

第四就是「身體臭穢」,不只是腋下流汗。天人本來身體很乾淨,所以身體自己發臭出來,也是一種衰相。本來天人自己的身體會發出香味,但現在不只是香潔的香味消失,反過來也覺得自己身體很臭,自己也是一直有這樣的感覺,這也是五衰之一。

第五是「不樂本位」,也就是心中一直起煩惱。因為天帝他的殿堂很莊嚴,他的位子非常的享受。但是五衰相現前的時候,自己的內心一直無法起歡喜,對周圍的環境怎麼看就是不歡喜。和現在人的憂鬱症差不多,不論環境多好都一直無法歡喜。

所以這個「不樂本座」,就是對他自己的周圍都不歡喜就對了。

以上這就是五衰相現。

那麼,我們應該要知道,學佛不是為了求天福;就算有了天福,那怕富貴如天子,天福也有盡期。

所以我們都應該要知道,身體是載道器,有了我們的身體是為了讓我們修行。天無福可修,因為在那邊享福、壽命長、福樂多,沒有機會可以看到苦難的形象。所以我常常說:「見苦才能知福。」在天堂沒有苦難,所以沒有苦的道理;既然沒有苦的道理存在,也就沒有修福的動機或是道理存在,所以在天界就算想修福也都沒有機會。

所以當釋提桓因在天堂的壽命享盡了,當五衰相現前的時候,還好當時釋迦佛還在世,所以當祂升起惶恐的心的時候,就趕快到人間來請教佛陀。因為祂已經到不樂本座的狀況,心中煩惱惶恐,所以才想要親近佛,向釋迦牟尼佛請教。

佛陀能為祂解開了祂心中的煩惱,要祂好好向三寶求懺悔。唯有三寶佛、法、僧可以救護祂,佛法要能夠常住在世間,佛法能讓祂在精神理念上能夠覺悟,讓祂的煩惱能夠解開。

所以釋提桓因聽聞佛法後很歡喜,就向佛求懺悔,向佛虔誠求皈依。

所以--

如是等比,經教所明,其事非一。故知懺悔,實能滅禍。

如是等比,意思是類似這種事情很多。像釋提桓因的五衰相前個故事;或是福盡禍至,福享盡了,災禍馬上到位,這類的故事在經典當中實在是不勝枚舉、非常多。所以說「如是等比」,意思就是類似這種事情真的很多。

在經典中很清楚告訴我們,這在佛經中有很多這類故事。不只是經典中人物的故事,但是其實在現實的生活當中,同樣的經歷的人的故事也很多。在現代慈濟中,我們可以看到比比皆是,就如同這種天人轉變,五衰相現前、福盡的事。

有人過去有因緣,能夠得到生命中的貴人幫助,也有很多人都已經投入在志工中,這些人每天都過得很快樂。這就是富和貴,我們要往那邊走?雖然佛經中比比皆是,但其實在我們人間也是一樣,我們這樣類推,就知道懺悔時能滅禍。

時時懺悔警惕自己,才不會重複造罪造業,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!否則不知何時等到五衰相現前,那就苦不堪言了!

時間能夠累積功、過。「為善好施,昇天得福」,而「知足善解,智慧得具」,這才是最重要的,能夠自在得智。就如前面所說過的「就算富如天人,福也有盡期」,所以大家都要時時多用心。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