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 (50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佛陀這樣告訴我們:「眾生顛倒,猶如迷人;四方易處,妄認四大為自身相。」眾生就是這樣迷茫顛倒,所以好像一個夢遊的人,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的。

就像愛欲纏住了他,無法清醒過來。茫茫緲緲何去何從都不知道,這都是因為愛欲纏住了他,這也就是因為沒智慧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之前的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。聞法值僧 啟發信心》說過了: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。」具足六種的因緣並不容易,所以我們要好好精進,聽聞正法。

我們要能夠得到人身困難,我們要能夠值遇佛法僧也是困難,要能夠六根完具也困難,要能夠生出了正確的信仰心也困難,要能夠得到善有也是不容易;我們都很有福,我們已經這六種的困難,在我們現在都不困難了,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這個因緣。能夠得人身、聞正法,要好好用心精進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光易過, 人也是容易老;所以現在這個時候,應該要趕快珍惜我們的身、珍惜我們的心。

身心真的要照顧,身是載道器,那我們若願意付出,就能夠得到利益,所以應該要珍惜。真的要珍惜,已得人身應該珍惜,因為「人身難得六具難」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要時時「結好緣、存好心、發好願」。所以我們要時常記得――「慈悲弘願愍眾生」,這是我們平時一直一直向大家提醒的。

所以《法譬如水》從這麼長時間以來,一再說要懺悔。不但要懺悔,要如何能產生懺悔之後,能永遠保住清淨的心?就是要有慈悲心。做錯了事,或是起無明,造煩惱業,都是缺了這念慈悲心,所以我們要時時培養慈悲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每天早上從寮房出來,從大殿外面進來,都會不由自己抬頭看我們大殿外面那個玄關,上面一定有兩隻鳥,都是很安靜。有時候走到哪裡聽到他們細細的聲音,真的很像在問候「你好」或是「你早」!

雖然聽到這樣的鳥聲,只能夠知道這是鳥在叫的聲音,不曉得牠所表達出來的是什麼?但若是用心去和牠對話,在心靈上的就會有那樣的感覺,牠是在說:「你好。」或是「早啊!」心理就會感到很歡喜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水懺》--《慈悲三昧水懺》分成「上、中、下」三卷,中卷我們已經在前面剛剛結束了。

那後面我們又再複述一次--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地很奇妙,就是要對大家說,我們要敬天愛地,一切都是因緣會合,大地上萬物都有它的大用,不只是一片土,或是一杯水,它若能會合起來,只要有一顆種子,無論是大樹小草,這樣會合就產生出來了,所以大地萬物皆有大用。五縠雜糧不就是這樣會合而成就嗎!所以供應人類不盡無數,無量生活的資源,這都不離萬物在大地上。

人呢,凡俗因緣會合生有,也是一樣人身人之間,凡夫俗子不斷衍生,若不是凡夫俗子因緣會合。人口怎麼會愈來愈多?而且這種凡俗因緣,煩惱無明,人身人之間不斷衍生,結恨連仇,這都是在凡俗因緣會合起來,所以不斷一直產生出來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學佛,時時要「聞、思、修」。

我們若能常常聽聞佛法,自然我們的心時時都能保持著平靜。平靜是來自於通達道理,我們若道理通了,世間紛紛擾擾動不到我們,那就是因為我們能夠通達諸法,所以這就是從聞法而來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時都對大家說心、智、意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分毫都不能離開。

所以我們要時時將我們的意識和我們的心,應該合而為一;要時時「以智導悲、以悲啟智」,悲智雙運,就福慧雙俱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常常都說一句話:「心猿意馬。」實在是抓不住!

我們眾生的心就是如此不定意;我們的心若是定不下來,自然惹來很多無明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常在說「修行」,為何要叫做「修」?就是要能夠「修心、修身、養性」。

「身」要如何「修」?就是要留意,在我們身的行動中,我們的身沒有好好修這個行動?若是沒有好好利益眾生,身就會去造作很多惡業!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凡夫和聖人就是一線之隔--

凡夫他日常所求的,是口舌的味道,就是隨心所欲,不知吞食了多少的生命。賢人聖者他乞聞妙法香,很精進,就是要聽聞佛法啦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平時生活,我們要很珍惜時間。

時間累積了一切;在時間中,我們應該很謹慎我們的生命,生命的價值、用途。假使只為了身體,只為了享受,這是損耗了我們的時光,辜負了我們父母給我們的身體,白白過了一生,沒有意義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,不離開聽到的聲音、看到的東西,所以眼、耳都很利。

每天醒來都是眼睛張開,第一個接觸的就是眼根,再來接觸的就是耳聞。「耳聞」--聞世間聲音能啟智,分別諸世間苦,就是入悲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眾生都是在見聞與我識之間。

我們每天眼睛張開,我們就開始準備一天的活動了,就開始進入盥洗室裡,轉開了水龍頭,就開始聽到水聲,所以這就是眼耳平行作用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六根--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,我們在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。反省過去 守護現在》說到「身」和「意」。

身上所穿著的就是貪著柔軟,比較高貴的質料。其實衣服是讓我們遮身蔽體,為我們保温,應該衣服的價值是如此,還有什麼比這更有價值的?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我們都一直在說六根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個六根就是互相糾纏,不斷起著非法想。「不應該去想的想了很多,不應該做的做了很多」,所以這都只是一個觀念。

所以說「身因貪感觸、享受,造作諸業而不覺」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每一天,都是修身的六根,外面的境界這樣緣著。最接近的、不可缺少,一天最少有三次以上,那就是鼻根。

「鼻根」聞香,悟覺「色空」。我們每個人都是,三餐要吃飯、菜餚等等…到底今天用的是什麼菜,差不多這個味覺都會去和它接觸;鼻子和桌上的菜餚,都全都能夠去了解這是什麼東西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根、塵、境都集中在一身中。人生大患因為有身,無論是眼、耳、鼻、舌,都是集中在這個身上。這個身體所有的根,去對上外面的塵,所以引發很多煩惱。

有時起了煩惱,就會想人生為什麼呢?大家若能相處和睦,不是天下無災難嗎?所以常常都很憂心——憂心社會人群。人群假使不調伏,人人的身與心,尤其是身的行為,身能為善亦能作惡!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總是在「根、塵、識」三會合,糾纏不清。這都是愚癡無明牽動不休,所以造成男女色慾,愛恨情仇恩、怨、利害牽動為禍。

這可不是世間社會這個舞台,每天上演的戲碼。打開每一台電視,凡是有電視劇,沒有一台的戲不是男女情欲、無不是愛恨情仇;沒有一天社會不是恩恩怨怨,為了利害得失而牽動,發生很多禍端,這是凡夫。

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