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常常對大家說:「時日過去,命亦隨減。」所以我們要時時精進。

精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我們這念心,我們若能以大慈悲心實踐大愛,我們就能夠發揮出大智慧力超越煩惱。

慈悲就是大愛,大愛就是無私,我們要放棄私我的執著,我們才能開啟開闊的心。大愛的範圍到什麼程度?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沒有界線。

就算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很微細的待人接物當中,我們的心也要常常培養出慈悲;待人做事都離不開慈悲,有了慈悲,很自然你就能禮讓,自然在人事物中你就能感恩。當我們對事物感恩心起時,我們就要記得,這叫做「大愛」,這叫做「慈悲心」。

我們在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。活於懈怠懶惰 等同廢棄物命》說過了,我們的心一定要顧好,除了日常精進,我們不能懈怠,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智慧。

假使我們這念心,還懷著那分煩惱無明,心不善念,只要有一點點的不善念,那念惡的種子,就如菩提林中有一小點火種;只要境界現前,這個火種就像被猛風吹起了罪的種子,火就會助長起來;火種一起動,一燒起來,功德林也都燒掉了。

所以我們每天每天在精進,到底為了什麼呢?我們的目標如果很清楚,自然就會時時控制住我們的無明。所以常常以一句《靜思語》和大家互相勉勵:「開頭時對人好,時時說感恩,事事要尊重;平時要記得心存有愛。」

有的人就說:「自己人不必。」自己人就是「親緣緣」,我們之前都說過了,愈是和我們接近的人,緣愈近,要更注意--「你是要和人結好緣?或是結惡緣?」即使是我們自己人也一樣,緣如果結得不好,今生此世,還有來生來世,所以這種親緣緣,實在是沒完沒了!所以我們就算是對待和我們很親近的人,我們還是要以克己復禮的精神,時時要克服自己的心,時時要維持禮節。

禮節的表達就是感恩,待人當中互相表達的是尊重、愛,這就是一種復禮的精神和行動。若能如此我們才不會輕輕一個無明火一吹,我們的習氣種子,煩惱無明又被打動了。這就是我們平時學佛要用功。

三業,身口意這三業很不容易調伏,若是我們已經好不容易才調伏下來,但是我們的習氣若再生起,「三業微善」也一樣會被火燒掉,那就很可惜了!

所以我們每天都在做「一闡提」,「一闡提」就是「斷佛種」。是什麼方式,會使我們障礙道心、佛種呢?第一不信因果,不信業報,不親近善友,這些都會障礙我們向前精進。

我們常說:「信願行。」幾天前不是也和大家分享過:「我們要立信立願立行。」所以信是道源功德母,有了信,我們才能常常培養我們的善根。所以我們這分信仰,對我們所選擇的道路不能起疑心;我們所選擇的是學佛,行菩薩道,既然學佛,要時時提高警覺。佛者覺也,我們凡夫,若是缺少這分自我覺悟,要如何才能有覺有悟呢?所以還是要能夠時時提醒自己。

所以這念信心,既然建立了,就不要再受外面迷惑了我們。所以我們一定要立信,我們立信之後一定要堅定。所以不要正法不信,這樣也不行;我們要信因果,還要信業報--有因有果,自然就有業報。所以一定要提起這分,正確的信仰,

再來,我們一定要親近善友,我們也要做他人的善友。我們時時要做不請之師,有的人好像言行觀念有偏差,雖然他沒有來問我們,我們若看到,旁觀者清,我們要自動趕快去勸導他:「你的想法和你最近的行為,是不是你再重新考慮一下?在旁邊所看到的…」等等。

慈濟人,人人都在發願做不請之師。還有人說:「我要做一個不請之奴。」奴就是奴僕,人家在辛苦,我趕快要去幫忙他做事。我們能看到我們的慈濟人,不請之師,不請之僕,他願意去為人做事,無非是為了那分愛。這分慈悲,不忍心眾生在貧窮苦難中,這不就是菩薩的心嗎?不就是佛陀所教我們的慈悲大愛嗎?所以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學的。

我們一定要信因果,要信業報,同時我們也要一直親近善友。有一群善友,自然我們就能大家相約去做好事;這也是要說感恩,大家有志一同,

所以我們不要做出那一種闡提。要成為一闡提其實是這麼的簡單,你如果沒有信仰心,信若不是很堅固,你若是不信因果、不信業報,或是不親近善友,那就斷佛種了。所以,我們只要能夠多親近善知識,常常自我提醒,我們自己就能拔除一闡提。

上回我對大家說,還有另外一種是「善的一闡提」。善怎麼也一闡提呢?因為他立信立願,他相信因果、相信業報,所以他知道,世間眾生芸芸受盡苦難。就好像地藏菩薩發願「地獄未空誓不成佛」,所以他要能夠成佛的時間,還很長很長,因為地獄什麼時候才會空呢?這就是善,在善的愛很大。

眾生如何能度盡?地獄度不盡,人間更度不盡。所以有人就問:「師父,您如果這一生過了以後,您發願要去哪裡?」我回答說:「再回來啊!」他又問:「為什麼要再回來?您不是說人間很苦嗎?」我就說:「是啊!就是人間很苦,所以才要再回來人間。」所以我們慈濟人常常都會說:「快去快回,記得再回來那個小菩薩會很可愛。」大家都很相信。

因為到目前為止,科學這麼發達,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個星球有生命。來來回回,唯有在人間。那麼淨土在哪裡呢?在心裡!佛的世界在哪裡?也是在心裡。

「佛在靈山末遠求,靈山只在汝心頭,人人有個靈山塔,好向靈山塔下修。」佛離我們多遠?在我們現在的面前,你的隔壁,你的前面,你的後面。在我們周遭無不都是發心,人人心中有佛的人。所以我們應該要接近佛菩薩,實在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打開大愛,不要有自私,我們若是自私,就無法行於大愛。

所以我們要大慈悲心,實踐大愛,這一定要以大智慧力,才能超越煩惱。

就好比說,在墨西哥提娃那,那個地方,是一個很貧困的沙漠,有很多人來到那裡暫居在那裡,在等待機會越界到美國去。但是在提娃那,那個村莊,是一個生活很不好,很多非法,沒有報戶口的人很多,沒水沒電,還一片像沙漠一樣。那裡的人,孩子沒有辦法接受教育。雖然那個國家提供教育,教育不必繳學費,但是有一項,就是你若沒有戶口,孩子就無法受教育。

幸虧一顆種子去那裡帶動,那就是我們在墨西哥的邊界,有一位發心的菩薩阿容(謝坤榮,法號慈續);我們這位委員,發現了這個村莊,她向我們美國的慈濟,就是加州,向他們討支援,從此開始有慈濟人進入這個地方。從一九九四年,我們開始來來回回;一九九五年就為他們蓋學校,就這樣開始,有孩子上學了,那個地區整個亮麗起來。

家長也知道了,孩子如果沒有受教育,整個家庭代代都是這樣一直拖下去,沒有教育就沒有希望。孩子既然有這所學校,能接受教育,家長很歡喜。尤其是慈濟人,那種愛的呵護,就像我們這邊有懿德媽媽一樣,常常都是去照顧他們,去教育他們,教育生活的規矩等等…無形中,政府對我們這所學校開始重視。

尤其是又有很多人遷居來這裡,提娃那這個地方,他們來到這裡安居下來,孩子就能夠就讀我們的慈濟小了。所以那個地方,政府也開始重視了,讓這個村莊也已經有水、有電;差不多百分之七八十,開始有水、有電了。人口不斷遷居進來,所以把這個貧民窟,現在好像一個小城市一樣。

慈濟人開始,在那個最最貧困的地方,去撒播愛的種子,以竹筒歲月的精神去引導他們。甚至也把一些媽媽們集合起來,幫她們職訓,給她們職業訓練,訓練到她們會做衣服,讓孩子如果入學,能夠不必去買,自己就能做衣服,也能較便宜一點賣人。所以大家的生活都在改變。

同時也要這些媽媽們,也要進來當愛心媽媽,來幫助這個學校,整理這個學校。所以這所學校,不論是老師、校長、家長,這樣把這股力量結合起來。甚至有貧困的人,也能開始就地取材,開始能幫助人。

他們在二OO七年的年初開始,就是志工培訓,在十二月受證了。受證什麼,志工,還沒有正式受證委員,只是受證志工。

尤其是那裡的副校長非常認同,曾經來過我們的學校,看到我們從南非帶回來的孩子,那裡的校長也回來。那裡的副校長回去之後對慈濟那分真心投入,她是當地人,所以我們當地也已經有種子了。

令我最高興的,就是政府也已經重視這個地方,也已經開始來這裡蓋中學。所以從一個教育的沙漠,生活貧困的地方,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小城市。現在教育很完全,慈濟的小學,政府的中學,又帶出一大群,已經有四十多人的志工。

這就是愛,我們要以大慈悲心去實踐大愛,我們要以大智慧力去超越煩惱,就能夠克服。

雖然世間有這麼廣,但是人一多,人人一念愛心,這一念愛的種子能產生無量。無量的種子也是從一而生,這是無量義經的道理。所以我們大家對這念心,要很清楚,這一闡提,一種是斷了佛種子;一種是大愛。

大家要多投入;不要以為:「我就是將來要往生佛的淨土,我害怕,害怕這個娑婆世界!」不要怕,我們永遠發願做慈濟,讓人人都成佛,我們就成佛了;人人若都幸福,我們就幸福。所以還是要在娑婆世界,發心立願--「大慈悲心實踐大愛,大智慧力超越煩惱」,所以大家時時多用心。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