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大愛無貴賤,眾生皆平等」,不分是他、是你、是我,我們全都生於天地間,所以我們應該人人要相敬相愛,就是要有「平等觀」!所以世間沒有什麼可分別的?一視同仁,皆平等,彼此鞭策,互相勉勵,調伏我們的心,ˊ這念心善即氣和。

我們「心若善,氣若和」,人人互相尊重敬愛,這就是我們人生一片心地清淨。即是我們所住的這片土地,就清淨了。所以我們要時時,調和我們的心。

在斯里蘭卡,在二OO四年十二月廿六日,那一天海嘯之後,我們一直在那裡做陪伴。全球的慈濟人合心起來,去幫助他們,去為他們建設,為他們蓋學校。

現在所建設的完成,我們發現一個很感動人的故事--

在海邊看到一位老人,是一位回教徒,我們的同仁走過去,去和他打招呼,這位老人家,他看到有外來的人,面帶著笑容,很有禮貌和我們打招呼,我們和他聊天,他很歡喜。

但是問他住在哪裡,他回頭望著遠處,手一指,說:「就是在那個地方。」遠遠看去,原來是一間鐵皮搭的薄木板釘成的一間小木屋,很簡單。

問他:「你是以前就住在這裡嗎?」他就說:「海嘯之前,我們一家就是住在這裡。」這個地方就是他現在坐在那裡,看起來海邊一切都淨空掉了。他說:「這過去都是人住的,但是一陣海嘯捲來,不只是很多人的房子沒了,很多人的家人也都損失了。」

問他說:「你有什麼人損失了?」就說:「母親,兒子,孫子一家人都沒了。現在就是剩我一個人。」

雖然說著那麼悲慘的故事,可能過去已經痛澈心髓,那種憂愁,但是已經一掃而空了。時間過去了,所以他現在就是身無一物,心無掛礙了。

聽到這樣在描述,然後就問他:「我能去你的家看看嗎?」他就很有禮貌,就說:「好啊!走吧,到我家裡坐坐。」跟他邊走邊談話,進到屋裡,真的是空無一物。

不過讓我們一群年輕人,吃了一驚,屋裡面還另外坐了一位,單獨坐在那裡面。這位老先生他就為我們介紹,就說:「這位他的命運和我一樣,一樣房子也沒了,親人也沒了。」

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,他們兩個人就是都無家可歸。他說:「這間房子是國際人援的團體,給我們的鐵皮薄板搭建起來的。我們兩個人互相約定,兩個人一定要互相照顧,照顧到兩個人,對方的任何一個人先走,就是另一個人要照顧到最後。」

看到這個故事,當然會覺得人生就是這麼悲悽,這麼無常!一次的災難,把所有很多人的,生命和房屋家園,整個掃空了,那都發生在瞬間。幸運能留下來的,到底是幸或是不幸呢?不過心看得開,哪怕是不同的宗教,不同的家族,他們有同一種的遭遇,在這個天地間,他們就能互相疼愛。

看到這個故事,心裡很悲痛,不過感筧令人很敬佩。所以大愛無貴賤,無分別,眾生都是希望平等,無論是他是你是我,我們應該知道,同樣都是生在這個天地間,所以要互相庝惜互相敬愛。若能如此,我看這兩位老人的心地,就是淨土了。

他們所住的地方,周圍無不都是用之不盡的寶藏,因為他們有天地遼闊的大海。他們每天都是在空無一物,不過就是以天地為家。這樣想起來,他們也可以算是很富有的人,什麼都不缺。所以世間有什麼貴賤,好分別的呢?

所以在經文中就這麼說--

以貴輕賤,用強陵弱;或飲酒鬥亂,不避親疏;昏醉終日,不識尊卑。如是等罪,今悉懺悔。

這段「以貴輕賤」,仗恃自己是貴族,或是位高名大勢力強,像這樣的人就會去欺負輕視。在他的觀念當中,別人就是賤,次他一等,他高人一等;好像他高高在上,他就鄙視那種較貧窮,勢力較弱的人。

所以我們現在的社會,有一個口號,什麼「弱勢團體」。其實,真正的弱勢就是發不出聲音,就是有苦無法反應;既然聲音發得出來,還算什麼弱勢呢!

所以要知道,真正的貧窮苦難人,才是很需要有力的人去扶持,真正貧窮的人,才需要有錢人去付出愛,這才是人生能很平衡。

天地之間,人與人之間能和睦,也就是天地的富有。有的人富有財物;有的人富有財物又富有愛心;有的人雖然沒有財物,但是富有力量,他有健康的力量,健康的身體,能去付出…像這樣,人人都沒有缺乏,人人都沒有多增加什麼人多少。

其實人生,所需要的是這麼少,但是心的貪婪郤是無窮盡,這都是一念心--自己去分別,我多還要更多--這樣無限量的欲望。所以就算真的得到了無限量的物質,對他有什麼好處呢?只是一直覺得:「我是一個很富貴的人,我是一個很強力的人。」增長了氣盛陵人,就只會欺負人,會去輕視損害他人。

所以世間,這種人真的是「貴」嗎?,一點都不貴,只有富而不貴。富是富有財物,高是高在他的地位,其實心還是貪婪,他的行為還是不貴,很粗魯很粗俗;所以這種人不算貴。

但是他以為他貴,所以「以貴輕賤」。他就會說:「那種貧困苦力的人…」自己去輕視他人,所以才會「用強陵弱」,這樣也是造罪。

或是有的人是「飲酒鬥亂」。有的人他無所事事,不務正業,整天都是喝酒,喝酒就開始作亂。就這樣不分這是我們的親,這不是我們的人。

我們要知道,我們的親人,可能他了解我們,會認為「他是喝醉酒了,寬容他吧!不要理他!酒醒了就好了。」但是有的卻是疏遠,就是說和你又沒關係的人,你一喝酒就是要去亂人家、鬧人家,胡亂駡人,街道上亂跑,就是逼迫人家就要讓你,可能像這樣就會發生問題。這種人就是「昏醉終日」,不懂得分是非,所以就「不避親疏」。

這種人又「不識尊卑」。「尊」就是我們的長輩,父母姑姨伯叔等等…這就是長輩或是老師朋友等等…這都是我們的長輩。所以酒一喝下去,意識混亂掉了,哪怕是我們的長輩,是我們的尊長,我們也不懂得要尊重。「卑」就是我們的晚輩之人,所以變成人倫亂了!

這就是這樣智識不清楚。為什麼不清楚?喝酒了,飲酒實在是使我們的智慧喪失,使我們的意識昏暗。

有的人是沒有喝酒,但是他的意識也不清楚。這種意識不清楚,是非分不清,所以這種人的人倫道德就會混淆不清;這也是和酒醉的人一樣。

所以佛陀教育弟子,哪怕是在家人,他就是以五戒--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--來教導人。其中有一戒,就是不飲酒。

有的人就說:「殺、盜、淫,真的是要戒;但是酒,又沒有犯到人,酒也是素的,這樣為什麼酒不能喝呢?」

酒就是會這樣亂性,就像前面所說過的。那樣的亂性,不只是亂了人性,還亂了人倫德。

一喝醉酒就是這樣,那麼是酒力過去就醒了嗎?有的人喝了一輩子,已經中毒了,他永遠都醒不過來。不只是這輩子醒不過來,即使帶到來世;來世一樣,沒喝酒就不會分是非,就好像宿醉未醒;已經喝了酒醉醺醺了,醒來的時候酒還沒退,和這個意思一樣。

所以我們若要保持我們的智慧,就是不要喝酒。這輩子不喝酒,不會去擾亂人群,也預防酒中毒,又預防來生不要像酒醉不醒的人。所以我們若要智慧分明就不要喝酒!

所以喝酒不只是在輩子,就是帶到來生;到了來生,智識還是一樣昏暗,無法分別是非。

又再接下來經文中說--

或嗜飲食,無有期度;或食生鱠;或噉五辛。

這裡所說的「嗜飲」就是「飲食無度」。喝酒也是沒有一個限度,吃東西也是一樣,沒有一個限量!

你看,現在很多人都花很多錢,要去減肥。怎麼減?很辛苦去減,好不容易減下來兩三公斤,忍不住了,趕快又吃了補回來;這實在是很辛苦。

這種飲食無度又無有期,不是一天兩天;不是!一輩子都是這樣沒有限制,沒有一個期限--再喝、再吃沒有一個期限。

「或食生繪」,這種就是吃生的,煮熟的無限度一直吃,就是活的他也吃,或是沒煮過的他也吃。

過去,小時候看到人在溪邊撈蝦子,蝦子抓來還跳一下跳一下,他就把牠剝殼,讓牠那麼掙扎,這樣子就吃。還是現在還有人這樣,也是說很好吃。

其實有因果,尤其是生的東西,本身就已經有細菌了。活的東西本身就有細菌,有的經過煮過,細菌都還沒有死,何況是活生生的?所以禍從口入,真的口吞食就生出病了。

所以有人說:「禍從口出。」不是這樣而已的,不只是口會出,也會入你吃這些東西,惹來一身的病痛,惹來那分說不定是會傳染的東西。

就像有的人愛吃生魚片。生魚片也是一樣,現在水污染,海污染了溪污染,池子污染,你們想生活在那個空間裡的生物,體內隱藏了多少細菌?但是他拿來生吃,這是不是禍從口入病從身生呢?

所以無論是禍是病不只是口出,惹來了很多禍端;其實口食、用嘴巴吃的,也會敟播很大的病源。不只是一個人自己生病,散播很多的病源。所以我們吃東西要很小心!

所以平時我們學佛,就是要顧好我們的口!顧好我們的心!顧好我們的行!我們的「心、身、口」,這三業如果顧好,我們才能發揮我們的大愛;我們才能沒有貴賤的分別。

我們疼惜一切生靈,我們怎麼忍心吃牠的肉呢?我們怎麼忍心牠受殺害呢?所以被殺害煮食來吃,我們都不忍心了,何況活生生的生吃更是慘忍!

所以天地萬物,我們都是平等的,這就是佛陀所教育我們的,要發揮我們的大愛。請大家要多用心啊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