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大地很奇妙,就是要對大家說,我們要敬天愛地,一切都是因緣會合,大地上萬物都有它的大用,不只是一片土,或是一杯水,它若能會合起來,只要有一顆種子,無論是大樹小草,這樣會合就產生出來了,所以大地萬物皆有大用。五縠雜糧不就是這樣會合而成就嗎!所以供應人類不盡無數,無量生活的資源,這都不離萬物在大地上。

人呢,凡俗因緣會合生有,也是一樣人身人之間,凡夫俗子不斷衍生,若不是凡夫俗子因緣會合。人口怎麼會愈來愈多?而且這種凡俗因緣,煩惱無明,人身人之間不斷衍生,結恨連仇,這都是在凡俗因緣會合起來,所以不斷一直產生出來。

假使將之分開,即歸於零,何必執著呢!所以我們要常常警愓我們的心,不要時時執著。

所以經文中說--

無形無色,中藏妙諦;莫執於有,或妄著空;空中妙有,妙有真空。

在無形無色中,中間就藏著妙有。無形無色是在哪裡呢?這實在是很奧妙,既然無形,既然無色,無形無色,我們要去體會就是在空;空間之中含藏了很多妙有。想想看,大地萬物若沒這個空間,哪有什麼東西能產生出來呢?所以空中含藏了妙有。

有的國家說,我的國家都不曾見過這種水果,拿過去那邊種,不一定種得出來。這在空中奧妙,即使你有這樣的心,移到那個地方去,不一定能會合起來。這有很多非人為,有很多非人為能阻止,非人為能讓它成長,這也是很奧妙。

在無形無色中藏著妙諦,有很多道理。莫執於有,或妄著空;所以空與有我們都不必執著。

你若執著,那就是凡俗因緣,就會合不斷產生,所以不需要執著有,或是妄著空。既然沒有什麼東西,所以一切皆空;都沒有,空中應該有妙有,妙有就有真空,空和有,不要執著任何一邊。我們要知道大自然的境界,大自然的境界是很奧妙的事,所以我們不必執著。順著大自然,這就是取於中間,不需要太執著於有。

若執著於有就會不斷貪著,不斷迷失,若執著於空,撥無因果也很麻煩。所以我們應該好好,在大自然的境界中,隨著大自然生活。但是我們要以敬天愛地,疼惜萬物這種心情來面對。

我們先來了解「二諦」,二諦就是真和俗;真就是空,俗就是有,這就是彼此之間兩種道理。所以說--

深觀二諦--空平等理,從方便慧。

我們若是,若但觀一諦,即落於偏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深觀,還要更深一層--你若只是偏於真空,或是偏於俗有,就會偏,偏就會差。我們若是落於偏,如此正法道理產生不出來。

所以我們今「觀真是空,觀俗是假」,我們就要有這種心情。你如果說什麼是真?道理,我們若一直說是零,零就是沒有了。其實「空」裡面,包含了很多「有」。

剛才說過的,這個空間含藏著大地萬物,所以我們若用心體會,這叫做「中觀」。空與有之間,所以真既是空,它就一定在這個空間中,一切緣若會合,空中自然產生妙有,妙有中間也是真空。

剛才說過的,你看到的東西,若將之分離開,就歸於零了;你把東西會合起來,就變成天地萬物。所以觀俗是假--你所看到的一切一切,或是男女會合不斷衍生的一切,或是萬物不斷交配,成就出來的東西。

其實人為的一切,到頭來也是空的。所以假亦是空--觀這個俗諦,它是假的,俗諦就是假的會合就有了,分離就沒有了。

但是我們應該要再深入進去,才能得到平等的智慧。因為真諦就是空,空諦的道理;俗諦就是假,所以會合起來才有這些東西。所以俗諦就是假,真諦是空;真與空,你若是偏於一邊,如此就無法產生我們的智慧,所以我們若能不要執著哪一邊。

其實道理就是這麼簡單,會合起來就是有的東西,分開就沒有東西。無與有之間,其中產生那分很奧妙的道理。所以這就是要以智慧,也不能執於空,也不能執於有,空、有會合起來,那就是很平等的智慧,這叫做「方便慧」--「就是天地萬物之間,去找出其中的道理」。

再來說--

入法流水,念念增明;顯發如來,大無生忍。

人就是因為有煩惱,就是煩惱,才會造作一些人間的苦難;就是有人間苦難,所以佛陀才來人間說苦的道理,為我們分析,這些苦的道理到底是怎麼來的。

他就從苦為起點開始分析,分析是「集」一切所有,所以成了「苦」。所以這個道理既然解釋了苦是如何衍生出來的,那要如何分解?這個苦的當中無明如何能消除?那就是要「滅」。如何去對治的道理?這叫做「道」。所以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都是從「真空、妙有」中產生出來的;若沒有空有二諦,就不會產生妙有的道理。

所以我們就要「入法流水」,我們要深入進去。剛才說的要深觀,我們要深入進去,我們若能深入,入法流水。

過去我也對大家提過一個譬喻--

一塊大木頭,原木,很大的木材,它若在河流中,它就要河流的中間。假使靠在這邊靠在那邊,這支大木林就無法順利入海;所以這支大木材如果打橫,就會卡住,靠邊也無法順暢而去。

所以我們要先了解,道理是「真」、是「空」?這兩者好像是對立的兩岸。我們應該在這之間如流,在這之間去了解,有的是怎麼來的?無的是怎麼分的?能如此,就如入法流水。法若能入我們的心,道理通達,這叫做「入法流水」。

法如水一般,很順暢的流入我們的心中,自然就能智慧「念念增明」。在我們的心念中,這個道理既然清楚了,人與人之間何必執著呢?有了執著,愛恨情仇牽扯不清,這也是一種執著的有。

既然執著這樣的「有」,到底人怎麼一直變化呢?從年幼、年少、年輕、年老,這你要如何說是「有」?到底有哪個東西不變呢?一切都是不斷在變,大地萬物不斷循環凋零再生;同樣的人也有這樣的循環,這樣不斷生老病死,不斷在循環凋零。所以,何必在人與人之間、在生老病死中這樣執著?這樣糾纏、解不開?為什麼需要這樣呢?

這些道理我們都能清楚,所以無需貪著,不需要貪著。既然不需要貪著,我們已經心「入法流水」,念念增長這種「智慧」--這種「方便平等」的智慧。

無論方便慧也好,平等慧也好,這種道理慢慢一直產生出來,所以「顯發如來大無生忍」。我們若能入法中,自然我們的智慧念念增長了,就能顯發出如來大無生忍。

世間真的苦嗎?「是的,很苦啊!」苦在哪裡呢?「苦於執著!」

我們解開了一切執著,一切煩惱就能脫纏離垢;自然我們的煩惱,愛恨情仇等等…就像本來被繩子綁住了,忽然整個打開了,海闊天空自由自在,這是「如來大無生忍」。

「無生忍」就是因為我們有生與死,有利害得失等等…所以會很辛苦;所以在利害得失中,我們就是不堪忍,無法堪得忍耐。現在若能將利害得失,完全都掃空了,如此就是大無生忍。

「忍」是什麼呢?其實有「生忍」和「無生忍」二種。

「生忍」就是人與人之間,有形、無形等等…我們要去爭取,爭取不到我們就很苦。這種事或是你說話我聽,我很煩,或是一句話是非,人家的口中射出一把刀,我們就被傷害,不堪忍。那個忍字,刀插在心上,所以流出血來了,真的是不堪忍;這就是忍不下來。忍不下來會變成如何呢?變成苦。苦中又如何呢?就是煩惱。所以要修行,在人群中就是要藉事練心,藉境練身,身心都要在人群環境中,去磨練出來。在人與環境中我們忍得下來,忍而無忍變成我們很自然的生活,這叫做「生忍」,這也很逍遙自在。

若是「無生忍」,就是天地間氣候轉變等等…大自然的空間,我們也能忍下來。

總而言之,「忍」就是將「心安住在道理上,而不再搖動」的意思。所以「生忍」、「無生忍」,對我們修行來說,一定要能忍受,而且「能忍而無忍」。若到達這個「顯發如來大無生忍」境界,真的是解脫逍遙自在,這就是靜寂清澄的境界了。

各位,學佛若要用心,我們只要用心,就能夠體會,真的在每一秒鐘、每一件人事物,都包念很透澈的真理在。

所以要多用心。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