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的根塵境界,時時都如此會聚。

剛才我走出去外面,看到牆壁上的樹影很美,我看到的是影子,意識一下子就浮現這是樹影。回過頭來,身邊是一棵樹,遠遠的地方就是一盞燈,燈光透過這棵樹,把這個影子顯現在這面牆上。

很奇妙,因為剛剛接觸到那一剎那間,在意識的反應就是覺得美。美啊!所以就不由自己會回過頭來看,樹的形狀原來是這麼美。

假使在這麼暗的時刻,要不是有遠遠的那盞燈照射過來,怎能看得到大殿外面牆壁上的樹影?

所以這叫做根塵識。我們的意識和外界接觸,我到底是什麼樣的根去接觸外面的塵?大家應該都知道了,是眼,因為--

眼見外境,引諸色惑,起諸無明,貪婪泛生。

所以我們應該要-- 顧好一念,心莫受污。

意思就是,外面的境界一切,無論是什麼顏色,都是迷惑我們的心。

假使我看到牆上的影子是真的樹影,但是我若把它當成是真的樹,這就是「惑」;但若是我很快就會轉過來說:「這是樹。」能夠這樣去分析,是因為有那盞燈照過來。

要不然,我告訴你們:「大殿的外牆,有這樣一幅圖,這樣的影子。」你若是天亮,我話說完時,趕快去看有沒有這個影子,那就錯了。我就趕快先對你們解釋,尚未起惑之前,我就趕快為你們解釋,天亮時就看不到了;因為陽光是從對面照來,又亮了,樹影因為燈光沒有作用,照射不過來,它就消失了。

這就是意識清楚,不會被境界所惑,迷惑了我們。所以我們要常常顧好一念心,不要受外面的境界所迷惑;我們若被它迷了,時時起諸無明,我們心中的無明就常常生起,生起這分無明。

所以下面這段懺文,要再為我們解釋--

前已懺悔,身三、口四業竟;今當次第懺悔,六根所作罪障。

前面我們已經懺悔,身三是「殺、盜、淫」,這是身體所造作的惡業;口有四業,「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」。這些我們前面都很詳細說過了。

說了之後大家聽進去,知道了,知道了就要趕快改過;不只是改過,我們還要精進,改惡習以培養好的習氣。所以我們要改惡從善,這才是真正懺悔。業都完全,境都完全,完全都懺悔已盡,所以我們不能再犯;我們若再犯,那就是懺悔還不乾淨。

所以就不要再讓無明污染污染我們的心,所以說「今當次第懺悔,六根所作罪障」。

悟逹國師的細心,非常微細,知道眾生就是劣根性,眾生的根機很劣,不是說我要改了,要改了,改就能一下子完全改掉。

若是根機較高的「舉一隅,能以三隅反。」他告訴他一項,一個角要怎麼修,其他三個角你就會修,會轉彎。

但是眾生往往都是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。」,他會懷疑:「桌子有四個角,你只告訴我左邊的角如何修,右邊的角你沒有教我?」其實左邊的角要如何修,這個方法和右邊,都是一樣的方法。所以,為什麼要一次再一次教呢?這就是眾生無明習氣難除。常常說修行還有什麼可修?「戒除我們的習氣!」

習氣若戒除,我們再培養其他的,將佛所教導,指導我們的方向,我們按照這個方向去走,一步一步向前進,自然會有進步。既然能跨出第一步,第二步,同樣是一樣這樣踏出去嗎?雙腳同樣是前腳走後腳放,前腳走後腳放,這樣就是進步。

學佛,我們一定要有這念肯精進的心,否則我們反反覆覆,再怎麼聽還是在根塵境,根塵和意識的境界糾纏不清。所以法要很微細,不斷不斷一直改,看能不能把濁,很混濁的水,看能不能以清水一直稀釋,稀釋到濁的都變成清的?唯有這個方法。

所以法要每天一直聽一直聽;其實怎麼聽都差不多,雖然差不多,但就是提高警覺,提醒我們不要再犯,這就是我們聽法,要時時聞法,才能得解而悟。

所以這裡又說:「今當次第懺悔六根。」六根就是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」大家都會背。六根所造的業障、罪障我們要不斷懺悔。

懺悔有「總懺」,「總懺」就是「懺一身之罪」。

人云:「人生之大患因為有這個身體。」我們所造的罪,哪一樣不是因為我們有這個身體?無論你去殺盜淫,這也是身體去做的;或是開口動舌,口四也是這個身體。若是貪瞋癡,你若沒有這個身體,不會去接觸外面的境界,就不會起貪瞋癡了。

但是很無奈,我們這個身體不是永遠的,但是意識是永恆的。不是永遠都能來當人;不是,這個意識是隨業受報,所以不是一了百了。

有的人會說:「既然就是因為有這個身體,所以我會造很多業;我不如沒有這個身體,我就不會再造業了。」不是的,這個身體就是要按照大自然的法則,你帶了多少業來,和人結了多少緣,是好緣,我們要去回報人;若是惡緣,我們要好好甘願接受,這就是我們要還完,這一世沒還完,來世還要還。所以我們要趕快還,甘願還歡喜還,這樣業就盡了,這一生的業盡了。

我們在還債之間若還過頭了,那就是一分恩,來生他也會和我們,結一分很好的緣,他也會回報我們;這一生的惡緣盡了,來生的恩,恩情的恩,恩德的緣再繼續,能够未來互相成就。

所以我們常說,我們要「利行」,我們要「同事度」,這樣將來若會合時,互相相度。因為我們過去,無論他對我們如何,我們還是愛語相向;無論他要向我們討多少,我們都很歡喜布施出去。

我們若能時時對人利行,這也就是我們對任何一個人都能利益他們;我們若不斷付出以致有餘,這一生我們自己沒度到,說不定來生換他度我們。

這都是會累積在我們的「識」當中,凡夫稱為業識--不斷隨著業識走。當然我們也很希望,把凡夫的業識完全清淨,把那分業力完全清淨,能回歸如來的本性。

你們可記得在不久之前,和大家說過「在纏如來」。在纏如來的意思是--眾生人人都有,與佛同等的如來德性,人人都有;但是我們就是凡夫,走入凡夫的境界,很多無明纏住了我們,所以稱為「在纏如來」。

意思就是,雖然我們在凡夫無明中,但是這念清淨的本性沒有失去,還是一樣存在;只要我們能不斷清洗,不斷懺悔,把我們心靈的垢穢清洗除掉,把我們的無明完全斷除。如此,我們就回歸第九識,就是清淨如來的本性;那時就完全清淨,就不會再隨業輪轉。

所以說來,我們要時時懺悔,有了錯誤就要趕快懺趕快洗。 沾到髒污要趕快洗,如此,洗了之後就不要再受污染。

所以懺有--

總懺:懺一身之罪;別懺:分別三業六根,一一懺悔。

我們若能總懺,身心總懺,就完全知道:「我應該要如此反省,我應該如此覺悟,我應該這樣做,不要再犯。」就像剛才所說的,木作師傅教你桌角就是這麼修,那個角看是要修成圓、或是尖的角。他既然把功夫傳給你了,你只要遇到要彎,有轉角都一樣,這就是總懺。

利根機的人,就是根機較利的人,上根智的人說一次就知道了,就能每一項都知道。但是凡夫就要一一來。

你看,光是身體就要說多久了,所造的業可以說是森羅萬象,光是從這三業發展出來。說口業,看我們說多久了?光是四樣要說多久?

這就是因為我們都是聽了:「知道了、知道了。」但是其他的,你不知道這件事是因為惡口開始,源頭你沒有找到,在枝未發生之後,你不知道源頭在哪裡。所以就要從枝末處開始懺悔--發生這樣的事了,就要從那裡一直,揪出來揪出來,所以還要「別懺懺三業罪」。

過去說三業是「身三、口四」。再來的「意三」是說我們的意。

但是光是「意」看不到,現在還要回過頭來說「根」。所以「懺六根之罪,由三業開」。別人的東西放在那裡,你沒得到人允許,就去偷去搶去盜等等…這是因為有了那個東西,引誘我內心的欲念;所以我內心的欲念,既然浮上來了,所以指揮我的身體去做這些事。所以我們若是要懺三業,還是和六根不分開。

所以六根之罪由三業開,三業的罪就是由六根招集而來。所以眼耳鼻舌引起身,所以指揮身去造作;所以五根由意根,去發揮去造罪,因緣和合結成罪惡。

各位,這個眼能「眼見外境,引諸色惑,起諸無明,貪婪泛生」,所以我們只好「顧好一念,心莫受染」。

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