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境和外面的境界,要如何才能夠真正的寧靜呢?時時我們的心境,都受到外面的境界誘惑我們,有了內外互相勾引誘惑,所以我們的心才會無法靜下來;而且,時時都是無明灰塵,就是塵沙飛揚,這就是心靈太乾旱了,很乾燥。

所以我們每一天,要自己以法水滋潤心地,這樣我們就能常常心地都像雨露滋潤過,讓我們很乾燥的心得到清涼。

就像在《無量義經‧集選》當中這段文字這麼說:「微渧先墮,以淹欲塵;扇解脫風,除世熱惱。致法清涼,用灑無明;洪注大乘,潤漬眾生。」學佛就是要學到這樣的境界。

我們凡夫心的心地之所以會很乾旱,就是一位欠缺法水雨露。乾旱的土地,無法產生出種種的法;就像大地如果乾旱,土地都裂開了。所以土地不能夠沒有水,我們人的心地更不能沒有水。

其實我們人的身體,也是更加不能夠有水;根據醫學專家所說,我們的身體在四大當中,身體的水分佔很多,就是差不多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分。

記得我小時候也曾經聽老人形容世間這塊土地上,海多大、山多少、土地有多廣…有的老人就這樣說:「六分海,三分山,一分田。」可見得海就包括在水當中。

看,大地,從太空看這顆地球是藍色的,那就代表就是我們所生活的地方,水分很充足,所以它有生命!

這個水對我們人是如此的重要,何況是對於我們的心地;我們的心地不要讓他乾旱掉,所以我們就要有法水滋潤。法水滋潤就像雨露一般。

看看在夏天的時候,太陽一曬,乾旱地裂;風若一吹,塵沙就一直飛起來。這樣的比喻。

所以我們若經過晚間,就有水分、露水,自然使土地有塵沙的地方就讓它濕潤;到了清晨,自然微風輕輕的吹,灰塵、沙塵就不會亂飛,這就叫做「微渧先墮」。所以心靈有法水滋潤,就是如同清晨起來時,有水分露水,土地濕潤,就是經文中所說的——「以淹欲塵」。

我們的無明都是出於一念的貪心一起,所有的欲門都開了;這個欲門一開,一切無明就現前。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地要保持濕潤,意思就是法水不能夠離開我們的心地。

我們還要「扇解脫風」。當天氣悶熱、很熱,我們一熱就會流汗,身體真的要觀不淨身,身上的汗水流出來,就會覺得很黏膩;如果有微微的風吹來,就能使我們的身不熱、心清涼,這樣就沒有煩惱了!

我們要常常都保持心無煩惱。世間上,在身外,常常有很多的事情,會讓我們的心感到熱惱;就像很壓逼的熱,讓我們不得勘忍。我們的內心也常常受到很多外面的人事物,使我們無法勘忍。所以,我們要自我解脫,就是要有那分解脫風,所以才能夠「除世熱惱」。

「致法清涼」——以法來吹撫我們的心地,讓我們的心地能夠很清涼。

「用灑無明」,就是使我們所有的無明能夠去除。無論是法水也好,解脫風也好,就是希望我們心能夠在恰好適當的環境當中,這個心境,使我們調伏無明。

當然就是「洪注大乘,潤漬眾生」,我們就是要啟發自己這分大乘的心。大乘就是菩薩行,你要走入人群當中。就像外面飛機在天上飛,每隔幾分鐘就飛過去一次,那樣的境界,你能夠不堪忍嗎?一句話就要分好幾次來說,我們說話要怎麼聽呢?

尤其是「晨語」是播到全球,我們怎麼能夠把全部飛機的聲音都錄起來播送到全球去呢?所以說話的人就要配合,配合天上的飛機,兩分鐘飛過去一次,一句話就要分成好幾次說。剪接的人更要有耐心,那些雜音要如何去除,也要有耐心慢慢剪,把這句接那句!

你看,這若不是有大乘行,只是在聽的人就很難能勘忍,何況還有在說的人,以及還有那些在剪接的人呢!如何才能夠有一個很乾淨的聲音繞在全球,讓全球的人聽起來能夠起法喜、能夠感到歡喜,這就是要有那樣的大乘心。

所以,無論是解脫風也好,微渧也好,都是要如何來調息我們的心。

所以要如何能夠「潤漬眾生」?我們的道心若能夠解脫,煩惱解脫,建立起道心,自然我們就能夠潤漬群生。這些眾生,心就是這樣的煩惱、不明白道理;所以我們若能夠得到法,瞭解道理,只有我們瞭解還不夠,希望天下眾生人人都能夠得到法,希望「種子一而無量、無量從一生」。

一個人若能夠瞭解道理,而能夠說給更多的人聽,這叫做「一生無量」。「無量從一法生」,就是要能夠讓更多人能同時瞭解一個道理。

接下來這段經文這樣說——

或假妖幻,每自稱讚,謂得四禪,四無色定。

現在的人,妄語很多。不只是人是互相隱瞞欺騙,連對自己也會說謊,以為自己的用功已經是奇人,要讓人人以為「我和你們不同,我能夠知道很多事,我自己已經得到很多的法術;因為我很用功,所以我有你們沒有的功夫。」

或是在與人相處的時候,自己自我稱讚,肯定自己能夠守淡泊,對大家說:「我有在修行啊!我守於淡泊,心無欲念,心無貪戀。我的生活很淡泊,我經過一分很苦難的修行,我肯耐煩、耐勞。」

這些本來都是修行該有的德行,修行的心要能夠耐煩、耐勞。常常聽我在稱讚:「慈濟人不僅能耐怨,還能耐煩,還能夠耐勞。」看看大家以愛心膚慰眾生,這是真實的人生。那個地方有苦難,我們不怕眾生身體臭,不怕環境髒,大家為了苦難的眾生,願意用充分的愛去付出,這種才是真的耐勞、耐煩、耐愛,這是我們一般人,真正能夠讓人看得到,做得出來的事情。

但是有的人是「妖言惑眾」,他說:「我凡事都放得下,我已經得到色界四禪。」我們慈濟人雖然已經能夠做到「耐勞、耐怨、耐煩」,但是沒有人說我已經得到什麼禪定,得到什麼果?都沒有。

但是有的人就是這樣,他雖然對人群都沒有什麼付出,但是對於自己認為他在修行的過程當中,他獨善其身,已經得到四禪、四定,這樣來「顯異惑眾」,這種叫做「或假妖幻」,就是都是假的啦!

過去有一種「隔空抓藥」,到底是真的或是假的?不知道!我們不知道,真的這樣能治癒人嗎?說實在有的時候反而會誤人。

有時候聽乩童說話,有時說:「神來了,佛來了。我聽到什麼…我看到什麼…」或是很多預言:「你過去生中是什麼?現在的因果是怎樣?未來你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?」也有很多。偏偏就是有很多人,會去受到這種妖惑。

很多憂鬱症的人,你問他:「你怎麼樣?」他會回答說:「我聽到有人在和我說話。」難道他也是得到神通嗎?所以日常生活當中要面對現實,不要顯異惑眾,或是自稱得到四禪、四色定。

在這紛紛擾擾的人間,什麼人能夠有這樣的能耐呢?沒有啊!所以不要被這些所迷惑了。

再來就說——

安那、般那,十六行觀,得須陀洹至阿羅漢。

其實這些都是在修行的過程當中,禪定當中必定要經過這些「安那、般那、十六行觀」。這完全是在修禪定,它有這樣的層次。

比如說——

須陀洹,斯陀含,阿那含,阿羅漢。

這四小乘的四果。當然他要經過禪關,要經過這個關卡。安那、般那就是在坐禪時的方法。初期就是數息,這在過去也曾經說過。

經過坐禪的方法,從初次不斷行走。就像是「十六行觀」,這十六行觀就是苦集滅道,在這苦集滅道當中各有四行。

比如說,苦的四行當中,有——

苦行,空行,無常行,無我行。

這些苦的四行,這再解釋起來實在是太過渺茫,不是我們能夠切身體會的。

 

再來還有「集」,也有四行——

集行,因行,緣行,生行。

還有「滅」,也有四行,就是——

滅行,盡行,妙行,離行。

「道」同樣也有四行,就是——

道行,正行,跡行,乘行。

這些次第,四四十六,所以稱為十六觀行。

當然禪的境界,已經到達非常的細膩。有時在坐禪為了要追求這些會走火入魔,我們還是老實修行。讓我們能夠當在人群當中面對現實時,要如何使我們的心能寧靜?使我們的心能定?

所以要好好用法水來滋潤我們的心,不要動不動,外面的境界一來,我們的煩惱、熱惱就現前。所以我們必定要用法水、解脫風,使我們滋潤,不可無明、瞋心,動不動風一吹,就是灰塵就一直揚起;這就是如何來控制我們的心,讓我們的心要時時受到法水的滋潤。

所以十惡業中,最容易犯的,就是妄語業。剛才那段經文就是妄語業,以為自己已經得大神通。其實要經過得大神通,沒有經過那一段那麼細膩的修行,絕對是沒有辦法。

所以,不可以輕易被忘語妖惑,我們大家都要時時多用心啊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