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們每一天的生活,一定要堅守這樣的念頭--「莫輕惡小而為之」,要時時自我警惕;「莫輕善小而不為」,時時要開啟我們的愛心。要守規不犯輕重戒,絕對要好好守好我們的規則,絕對不能犯下輕或重的戒。

尊敬三寶要守律儀,律是戒律,防非止惡;儀是行儀,日常生活行住坐臥大規則,我們都要用心在日常生活中。

佛陀的慈悲,來人間說法,無非是要教導我們,路要走得對,錯的路一點都不要越軌,無非是要提高人人的警覺性,喚醒人人--不要以為小小的事不成戒律,絕對是有,所以我們要守規戒。

不可以為小小的事不犯戒;有的,小小的還是一樣犯戒,所以才要提高警覺。

下面再說--

如是等罪,皆悉懺悔。

如是等罪就是上面說過的--「不與而取」。有主的東西我們不能隨意取得;沒有人同意,即使是一根草,或是輕如毫毛,感覺不是很有價值,但它是別人的東西,我們就不能不受允許而去取著。無論是多麼小的,小到像這麼微細都會犯罪、造業;何況強盜,強搶,或是偷竊!

這些罪我們現在都知道了,所以「皆悉懺悔」。無論大小,我們所有犯錯,有意無意,現在我們都要懺悔。

但是我們從無始以來,累生累世不知累積多少,只有一次懺悔不够,所以我們一直不斷不斷皆悉懺悔。這個「皆悉懺悔」,不知已經說了幾次,莫非都是要我們常常守護自己的心念,維持心靈的清淨,提高警覺性。

下面還有--

又復無始以來,至於今日,或是佛法僧物不與而取。

前面所說的是一般人,現在又開始對大家說的,是三寶物,就是佛法僧物。

只要是在寺院裡,佛法僧的東西,若不受人允許,不與而取;這同樣也都是犯罪、造業。

或經像物,或治塔寺物,或供養常住僧物。

「或經像物」--

就算是經書,如果你看到這部經很喜歡,聽了之後覺得很感動,很喜愛這部經;但若是沒有經過寺院中的出家眾,或是管理的人,若沒有經過他允許,你就靜悄悄的拿回去,這也算是竊盜。

不只是經或佛像,或是一般東西,都是一樣的道理。

「或治塔寺物」--

治塔寺物就是說,整理寺塔的東西。我們要讓寺塔能夠清潔安淨,用什麼東西能使前後很乾淨?大家應該都知道,無論是掃把,畚斗,或是水桶擦布等等…

即使這麼不起眼的東西,在治理塔寺裡所需要的工具等等…,即使是鋤頭鐮刀這麼粗鄙的東西,我們如果沒有得到人的允許,就偷偷拿回去,這也不行。

「或供養常住僧物」--

無論貴重輕微,若有施主拿到寺院供養的東西,無論是用的,無論是吃的,無論是輕無論是重,我們都不能隨意取著;這種不與而取,皆犯盜罪,都犯了竊盜的罪。何況三寶物?佛法僧是世間無上的福田,是最尊貴的,當然更不能隨意而取。

即使剛才說的,治理寺塔等等的東西,我們覺得說那又沒什麼,那麼粗鄙;只要是在僧團中,就是三寶物。佛法僧物那是無上的福田,也是最尊貴的東西。所以我們若去偷盜,這個罪比一般的偷盜的罪更重。

所以我們應該更加了解,若去寺院中,都是信佛的人才會去寺院,這種律儀規矩要更清楚。

或擬招提僧物,或盜取誤用,恃勢不還。

這更要小心了,「招提」的意思是「四方」,這裡所說的是「東西南北」。「十方」就是「東南西北等等…八個方面;還有上下,所以稱作十方。簡單的說是四方,所以這叫做「招提」。

就是在寺院裡,無論四方、十方的人,共同來到這裡修行,這就叫僧。所以「招提」就是寺院的意思--就是十方人四維八逹的人,來到這裡修行,是大家共同的家庭。

這些東西或盜取,或是去偷去搶,沒有人答應我們就佔為己有;或是「誤用」,別人的東西我們沒有想要偷竊,不想取著,但是不小心誤用了,錯誤利用。這樣也不行,大家要常常提高警覺--修行就是要我們的心提高警覺,是別人的東西或是自己的東西,我們不可以錯用誤用,將別人的東西耗損。

所以這就是要我們修行,無論多小的細節都要注意。

有一種是「恃勢不還」,或是向欠借的,借都借了,就是不還,錯誤用掉了。有的人是心存:「這是已經用都用了,你要怎麼樣。」像這種恃勢不還,這樣就不對了!應該在知道錯用了之後,要趕緊向對方道歉:「對不起,我再還你。」這就對了。

或自借,或貸人,或復換貸漏忘,或三寶物混亂雜用。

我們自己去借「或貸人」,別人的東西我們借給人,這樣也不行。

又「或換貸漏忘」--

或是互相借來借去,借了之後忘記了,所以漏失,所以沒有還;不是故意的,借久了忘記了,自己向別人借自己也忘了,代替人去借也忘記了。

或是「借多還少」--覺得我已經還;但是你向人借了那麼多,雖然還了,但是還的不够,你卻一直覺得你已經還了,這叫做漏忘。雖然有歸還,但是漏掉了一部分沒有還,雖然不是故意的,但是漏忘了,這也是有罪業。

三寶物混亂雜用--

三寶的東西這樣借來借去,借到東西無法清楚還清,這叫做「混覓雜用」,這也一樣歸納在,故意偷竊誤用的罪。故意偷竊誤用,也是一樣歸納在罪業中。

或以眾物--穀米、樵薪、鹽豉、醬醋、菜茹、果實;錢帛、竹木、繒綵、旛蓋、香華、油燭。隨情逐意,或自用,或與人。

這麼小的東西,日常生活的百貨、雜物。同樣也都要留意。

有的地方在修行,雖說是在一個叢林,有的是這樣--同在一個叢林裡,各人修行,各人起爐灶。有時就是在榖米、樵薪,無論是榖米或是柴,有時我們欠缺不够,或是看別人有,我們就隨意拿回來。像這樣,也是不受人允許。

甚至「鹽豉醬醋」,這麼粗鄙的東西。古時候,大家都會去醃漬醬菜鹹菜,醃豆豉等等…這是很鹹的東西,這實在也很粗鄙,但是我們若是不受人允許,也是一樣有犯錯之處。

或是「菜茹果實」等等…這都是在叢林裡,隨意、到處都可以看得到的。或是「錢帛竹木」等等…

或是「繒綵旛蓋」,你如果去看很古色的寺廟,都有綵,繒綵,旛蓋,這些大家應該都知道。或是「香華、油蠋」這些等等…。我們若是很隨意,去取著來「自用」,或是拿別人的東西又去給別人,這些都不行。

這些都是很微細的小物,但是悟逹國師很慈悲,連這些叢林寺院裡的東西,很微小,他都將它列入。要提醒人人,日常生活這些雜細之物,我們都要很注意,不可犯了這些規則。

或是接來再說--

或摘佛華果,用僧鬘物;因三寶財物,私自利己。

這都是在「三寶招提」中,就是僧眾所居住的地方。即使所有的乾柴穀米,或是園區所種的花果,我們隨便去採,我們也要跟大家說一下:「我今天要去採什麼東西。」

我們都有園丁,各種執事都有管理人。在菜園裡要摘菜,現在這個園子是誰在管理,我們要去摘,也要對執事著說一下;或是照顧果園的人,我們也要跟他說,我們要去採水果,這都是規矩,這都叫做律儀。

既然是招提物,就是寺院的執事都有專人管理,我們一定要尊重。人家保管的東西,取用前,我們要去告訴他們--「我今天要去哪裡拿什麼東西。」我們都要說。

不只是在大地上所種的東西都這樣,何況我們也有倉庫,有時收下來的東西,公有的東西,有人管理,列管在庫房中。我們要在庫房裡拿什麼東西,無論是碗盤,無論是乾料等等…我們也要向管理的人說一下:「我要開庫房,我要拿什麼東西。」要通告一下,不能自已隨意。

無論是大自然的東西,或是已經收藏進來的東西,我們全都要先告知,要先徵求人家同意;要先讓人知道。

三寶財物不能「私自利已」。隨意,就是我自己要用,所以就自己去取,即便是很小的東西也一樣;雖然很微細,還是同樣觸犯罪業。

如是等罪,無量無邊。今日慚愧,皆悉懺悔。

「如是等罪無量無邊」--

各位,這段文字上面說過,不都是很微小的東西嗎!這麼粗鄙,這麼微細的東西,稍微一動,就有罪了。

這樣大家是不是會很害怕?是的,要讓你們怕,才能守,才能提防。我們平時,我們一定要提高警覺,日常生活要記得--「莫輕小惡而為之,莫謂善小而不為」,我們要守規不犯輕重戒,尊敬三寶守律儀。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