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們每天要:「持守清淨戒,不放逸為本;安住無漏法,正智得解脫。」這麼簡單,都是我們修行人的本分事。

尤其是做人,我們心中一定要有一把戒尺,道德的尺寸我們一定要固守,不能放逸生活的規矩;我們若是放縱放逸,我們原來本具的善良本性,就容易作怪。所以不可讓我們的本性,被外界誘引出去。所以,我們一定不可放逸,我們要安住無漏法。

無漏就是無煩惱。這麼久以來,不是對大家這麼說嗎?我們若要可以很逍遙自在、無煩惱,只要無貪無欲,就無瞋無癡;我們若無貪瞋癡,煩惱就不會侵入。

所以我們所要追求的,就是要安住於無煩惱、清淨的心地;還要培養我們的智慧。若能如此,自然我們的身心解脫、逍遙自在。

所以經文中又這麼說:「常習出世清淨善法,精持律行,如冰清雪淨,守護威儀,如渡海者,愛惜浮囊。」

這段經文很簡單,我們凡是修行要求出世,不要再墮入這種紛紛擾擾的六道或是五道中,我們應該要求出世清淨的善法。所以出世清淨的善法,一定要很精,精而無雜。

什麼是「持」?「持」就是堅持不放逸,我們若能精進,堅持不放逸,就能自己自律自己。要自律,就是我們內心要有道德的分寸;人人應該要守好道德的分寸,這叫做律己的行為,不可讓它逾越過去。

所以常說:「道德只是一個界線,菩薩道是很康莊的道路。」這條大道我們若不好好走,我們要跑到邊緣,超越了界線,我們的心就會放逸了。

所以「精持律行,如冰清雪淨」。我們要守得很清淨,守護威儀,我們要好好守護威儀。

「如渡海愛者,愛惜浮囊」——我們在大海上,即使是坐大船,但是船上也要準備有萬一,萬一船若翻覆了,唯一能命的就是浮囊。「浮囊」這個東西就像是皮做的,裡面打氣,萬一發生什麼事,就將浮囊放到海裡,就能載人平安度過風浪。出世清淨的善法,我們要用在日常生活中;就像在茫茫大海中,我們有個救命的浮囊。

從前不是告訴大家:「愛河千尺浪,苦海萬重波。」這種愛河就叫做「欲」,貪欲如火、如洪流一般。我們既然發心要修行,就要平安度過千尺浪濤的愛欲流,它的工具就是清淨的善法。所以修行者,就要保持我們的身心清淨。

所以佛陀就為我們制戒,要如何才能保護我們的身心清淨?這就有律儀。只是簡單的律儀守好,就不會去衍生三千的煩惱;或是八萬的犯規,我們就不會違犯了。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精進,持守律行;心中道德的戒尺要放好,在日常生活中,自然就不會犯規了。所以守護威儀,是人生的基本。

生活中我們若失去了威儀,這樣修行和沒修行,差別在哪裡呢?那個界線,就是修行者要顧好我們的威儀,顧好我們的律儀,這樣來分別我們是已經在修行,所以大家要很用心。律儀要守護,道德的界線真的要用心守持。

再來又說:「六度四等,常標行首,戒定慧品,轉得增明,速成如來。」

我們修行,什麼為先,有前後次序;無論在家、出家,「六度四等」應該排在第一。即使在家,也是做得到的事。

六度大家都知道:「六度」——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」;還有「四等」——「慈、悲、喜、拾」。這些合起來叫做「十波羅蜜」。

十波羅蜜就是十種法,用這十種方法,作為我們要度過洪流波浪的工具。

所以度彼岸的工具,就是用這十種方式。我們要行六度法,一定要有大慈無悔。若有大慈悲心,才能走入人群中要去布施;無論是物質(財)的布施、法的布施、無畏的布施,都要在人群中才能做到。

其實芸芸眾生是很剛強的,難調難伏。你如何對他好,也不一定會聽你的話;而且你如何對他好,說不定他也不知道感恩。

社會新聞有這麼一段,有一個也是剛放出來的人,是減刑人。過去他也是很風光的人,就是心中欠了分寸,所以揮霍無度;就是花錢吃喝,所以變成負債,變成經濟犯,所以犯案入獄了。

入獄出來後就很落魄,有朋友看他可憐,過去也是鄰居、同村莊的人,所以他都會接濟他。

但是他吸毒、喝酒,他又要去要錢時,到了的時後,因為毒性一犯,控制不住自己,所以看到平時幫助他的人的親戚的一個孫子,五、六歲而已,坐在店門口,就拿了一把刀往孩子砍去。孩子被砍得頭部全是傷痕,非常嚴重;除了頭上的傷,手也被砍斷了。

五、六歲的孩子,有什麼冤仇嗎?沒有。和這個地方、和這個家庭有什麼冤仇?一點冤仇都沒有。只是他的親戚平時曾接濟他、曾幫助他。這樣到底有什麼冤、有什麼仇?什麼冤仇都沒有,只有恩。但是恩將仇報,吸毒之後又喝酒,精神錯亂了。

所以芸芸眾生,心中欠缺道德的分寸,所以就會亂了心。想想看,這樣亂了心,若像這樣,這個孩子的親戚,是不是很後悔呢?是不是大家家會指責他說:「你怎麼會幫助這樣的人?」

要知道這是過去結下的業,若是因為這樣而後悔了,善根就斷了。

雖然不是人人都如此;但是芸芸的眾生,那種難調難伏的習性,實在是要度很困難。所以我們若沒有擴及到「大慈無悔」,先說「布施度」就很困難了!所以,要發起慈心,也要明瞭這是他個人的行為,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;對於有苦難的人,我們還是一樣要繼續幫助,這種無悔的心念是大慈。

「大悲無怨」,走入人群中,我們要大悲拔苦。眾生有很多的苦難,我們投入進去,要去拔苦難很辛苦。

就像震驚南韓的事件,發生在阿富汗,基督教的一群年輕人從南韓想要去阿富汗,去幫助他們。但是到了那裡,二十多個年輕人被塔利班的組織綁架了。

在這之前,聯合國要反恐怖分子,所以捉了一些人——恐怖分子關起來。塔利班就要和政府交換條件,這個組織就是要求,將這些人放出來,我就將這二十多人放出去;要不然超過有限的時日之後,就要把這些被綁架的人,要將他們處決掉。

這些被綁架的人,何辜?真的無辜。發生這種事,這樣要怨嘆嗎?其實,是這個國家的問題嗎?不是,是人心的問題。是宗教發生問題嗎?不是,還是人心道德尺寸的問題。

回教,回教人人也都很好、也很善良;基督教也很有愛心,只要他的信仰正確,他就有道德尺寸的存在。

然而少數的人,因為心缺乏了規範,有一點點偏差,讓心中的偏激生起,那股偏激的力量,就會對人有所傷害。不但會亂了心、亂了人群,乃至於亂了國與國之間。而最無辜的還是老百姓。

所以大悲要拔苦眾生。若遇上了這種心不軌,你想,這樣會不會怨嘆呢?若是菩薩,行六度行的人就無怨,就像靜思語當中所說的:「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。」

我們不是也聽到,在醫院裡,一個孩子被一部轎車撞到,來到急診。在為他急救時,這個孩子就表示:「我要原諒肇事者,因為我有看大愛電視台,播出張老師的故事,那種原諒別人是善待自己。」

看,這就是人的心能夠無怨,還能寬心原諒,若能如此,才能夠善念持續。

所以說來,不但大悲就無怨,而且大喜就無憂。我們做得很歡喜,我們要很安心去做;把我們的人格建立好,我們的人格建立為典範,做模範給人看,以很歡喜的心,大捨無求。既然你要付出了,還有什麼可求的?無求了,所以這就是「六度四等」的心。

「常標行首」我們在修行六度四等,就是我們要修行的起頭。所以無論入寺院修行,或是在家的菩薩;六度四等都是標為行首,我們要修行的第一步。

再來就是「戒定慧品」——我們要持戒、我們要守定、我們要用慧;我們若能戒、定、慧的品格完成了,就「轉得增明」,我們就能轉得凡夫的無明,慢慢增長智慧的明朗。將無明打開,就是清淨無染的光明,所以,若能如此,就「速成如來」。

我們本來如來的本性就在我們的心中,只是凡夫將如來用無明將它纏住了,叫做「在纏如來。」所以我們若能用四等六度或是戒定慧,我們自然能解開這些無明,我們人人如來本性的光明,就發顯出來、就發揮他的良能。

所以大家要很用心,念念在戒定慧中,自然就能將我們的如來本性速成現前。所以學佛不難,只是這樣,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。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