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要很殷勤,我們要「耕耘自心田,勤修精進念,出世無漏業,懺悔福慧生。」

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告訴大家:「我們要精進不能懈怠。」修行就像農夫在經營,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把這畦田好好的耕耘,有雜草要去除,石頭也要挑掉,讓整畦田地都是很乾淨的土。有好的土,來下種子,才能有好的收穫。

所以出家人、修行者,名稱為「福田僧」。福田僧,除了我們自耕以外,還有一個意思,就是也教導其他人如何來耕耘這一畦福田。所以,福田從心耕耘。

所以我們要耕耘一畦田,我們就要勤修精進念。我們的念頭若不精進,其實人世間很多的陷阱,會使我們的心偏向。若是懈怠,那就墮落了!或是一念偏差,行為錯誤,那就差毫釐失千里了。

所以我們對準聖道的方向,我們就要勤修、精進,顧好這個念頭。若能如此,就能夠通達「出世無漏」,也就是清淨無煩惱。

我們之前在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。聖道朗然如日》也說過了,有時候這個業力也會「莊嚴世趣」。

世間有很多陷阱,莊嚴得讓我們的心不能自己,會把我們引誘過去。所以這種莊嚴世趣,我們若不能好好自我警惕,我們所造的業就會「在在處處」,無論你是在家或是出家,也無論你是從事什麼樣行業,這個陷阱就是在我們的周圍,很快就會把我們誘引過去。

所以我們要提高警覺,懺悔的心要常常在我們的心中。對人、對事、對物一切,不能常常說:「我都沒有錯。」若是令別人不歡喜,就是我們做錯的地方;事情若是做得不順利,那就是我們沒有用心的時刻。所以我們要時時起懺悔心。

有了懺悔的心,就能夠福慧生。時時,我們都能夠身心明朗,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確。正確的事情就是利己利人,這樣就是「福」;而能夠利己利人,當然就是因為有了「智慧」。

不是也曾對大家說過:「福從做中得歡喜,慧從善解得自在。」對啊!從善解歡喜中得自在,所以能付出人人就很歡喜。你要付出,若不能善解也沒有辦法。所以在人事物當中,要常常都能夠善解、歡喜,我們才能十分安然自在、超越六趣。

下面這段經文又這麼說:「不復思惟求離世解脫,所以,六道果報,種種不同,形類各異,當知皆是業力所作。」

這段文字是承續上一段經文,我們說過:「業能莊嚴世趣,在在處處。」這段文字。也就是我們不要在去思惟。

思惟什麼?思惟這兩個字就是會讓我們去造業。思惟就是「見思」——見解、思惟。

見解、思惟會讓我們起三種惑: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。

惑就是無明,所以三惑,就是以三惑建造三種業力的因緣。

這三種的業力,一種是善業;一種是惡業;一種稱為無記業。這三種稱為「三業」。

所以有時我們在說:「善惡無記。」就是不去做惡,但也不去做善的事情,所以善惡不分。佛對這種人,就不把他分類在善或是惡當中,他就是無記。也有可能有善的來誘引,他就去造善;有可能有惡的來誘引,他就去造惡;也可能不造善、也不造惡,就是庸庸碌碌的過一生,這叫做善惡無記。有這三種。

而三業都是因為思惟而造作,如果思惟有一點點的偏差,就會變成三惑,三種的無明,如此就建造三業的因緣。這三業的因緣,就會牽引我們「牽生六道,升沈果報。」

意思就是說:「業就像是一條繩索,會把我們縛綁住,也會把我們牽引著。」

有時候,我們遇到善業的牽引,跟著造善,造福業,就能夠生天堂。有時候天福已盡,就被惡業拖牽,又造作很多的惡業,又再墮落三途。

所以在六趣當中,有「三善、三惡」。什麼叫三善?天道就是上等的善道福業;人道是中等的善道福業;下等,就是修羅道的福業。因為修羅也在天道也在人道,他同樣有福可以享受,但是他就是沒有修行,所以他愚癡無知;雖然他有福,但是沒有智慧,也是在福報當中,但是有福無慧。這些就是三善道。

在人間,你若是可以修福,同時兼修慧,這樣就是「福慧雙修」了,這樣能夠自覺利人。人道想起來,還是比天道好。但是人道的缺點就是無常,很多的缺點,最主要就是因為人壽的壽命短暫。

雖然無常,壽命短暫。這才真能激發我們學佛、激發出精進,讓我們知道要好好把握因緣、把握機會,我們才有機會超越六道,我們才不會受到世間的莊嚴假相所誘引。這是人道的好處。

若是生在天堂,雖然壽命很長,享受很多,但總是沒有機會可以修行,也沒有境界來砥礪心智。我們常常說:「借境修心。」倘若沒有境界,他就不知道人間疾苦,只是一直享受,享受道福盡他就又墮落了。所以,天道沒有修行的機會。

所以在三善道中,還是人道才是真正我們修行最好的道路,也是最好的起點。佛唯有在人間成,若離開人道,就沒有佛可以成。所以三善道,我們還是選擇人道比較好。

三惡道就是「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」。在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當中很苦;其實修羅也有在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當中的啊!所以,在六道升沈的果報,都是因為這三種的惑來建造業力,來牽引我們在六道中升沈輪轉,苦不堪言。

所以我們要知道有漏之業——有漏,也就是有煩惱的業——能莊嚴修飾世間趣味,令我們心智昏昧,甘受世間六趣苦報。

這種煩惱的「有漏業」,就會莊嚴六趣,吸引人貪戀在六趣當中。讓人想:「做人有什麼不好?」就像這樣貪戀在六道,真的很辛苦。所以我們現在要常常自我警惕,這些思惟會引起我們三種煩惱。所以讓我們不會想去該如何斷惑、去掉無明。

所以我們應該要趕緊斷業,「求離世解脫」,我們要好好用心!

所以六趣的果報「種種不同,形類各異」,六趣真的是不同。

剛才說過,那怕是修羅也是在善道當中,因為他有名、有勢、有權、有利,只是他愚癡無智。在福的分類當中,他還是歸在福,就是善;因為他有造福,所以才有福可以享啊!生在天堂,天堂的享受真的很大,壽命長、物資豐富,這些都是形形色色不同的分辨。

人道,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,苦樂參半,種類很多。畜生道,我們也都可以看到,光是動物的形,形命種類,我們知道的也很多。所以這些形類,只是我們可以看到的,就已經各不相同了,何況其他呢?所以這些都是來自於「見、思、惑」當中所造作。

「見、思、惑」這個的「見」就是分別的意思,從我們的見解去分別,在五根接觸五塵當中,起了很多的分別,所以叫做「見惑」。

五根大家都知道了,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眼根、耳根等五根。還有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,這些都是五塵。所以在五根塵境,它使我們見解迷惑了。

所以思就是思惟,眼根看到、見色起貪念;鼻根聞香起貪念等等…這些都是在看了之後、接觸塵境之後,就會去思惟作業。所以起了貪染的心,貪著在五塵,起了「想著」,這就是「思惑」。

所以,再來第二種是「塵沙惑」。塵沙就是說,見解、思惟實在是很多很多,無法分類,多到無法去算數,所以叫做塵沙惑。

無明惑就很麻煩了,不只是今生今世,累積了不知幾生幾世的習氣,使我們的無明覆蓋。這些無明累積起來,所以業力種子已經深深進入我們的第八識當中,這叫做無明惑。

因為有這些種子在我們的第八識當中,所以才會養成人人都有不同的習氣。所以,修行最重要的,就是要去除習氣。

各位,學佛真的說起來很簡單,在我們的見解思惟當中,我們若是見解正確,為什麼還會有差錯呢?所以我們要「耕耘自心田,勤修精進念,出世無漏業,懺悔福慧生」。

平常對人事物,我們都要多反省、多懺悔,自然我們的煩惱無明就可以慢慢減輕。所以大家人人都要時時多用心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