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天我們都說修行、修心。所以古人說:「你也修個好心好行。」是的,我們要好心好行,這就是我們平時修行很重要的目標。
所以經文中說:「若有所作,必不作惡,亦不念惡,苦自不生。」
心要將它顧好,才能夠:「心若無怨結,無瞋無爭,是心自在,最安樂住。」心住於安樂,這就是人生,最快樂也是最幸福的事。
所以我們說「三十七助道品」,前面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。三十七助道品四念處》是講到了四念處,我們要時時「觀身不淨,觀受是苦,觀心無常,觀法無我」,那是四念處。
註:四念處請參考:
證嚴上人。三十七道品講義。四念處
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52. 心無所住行正行
 我們今天要好好來了解,我們有這樣的警惕,但是我們還要再精進。精進就是勤,勤就要正,正確,所以叫做「四正勤」。
我們若是要精進,方向要很正確,修行才不會偏差,所以四正勤對於修行者,是非常重要。
註:四正勤請參考:
證嚴上人。三十七道品講義。四正勤
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53. 把心安住
 第一是「已生惡令速斷」。
剛才告訴大家我們的心要照顧好,假使我們沒有照顧好就會偏差,心若開始生惡,行就造惡。所以我們必定要知道,在人和人之間互相的互動,若是什麼人有人我是非,若是碰到不如意的事,我們就要將心控制好,不能生起惡念。若有這念惡念,我們要趕快斷除,所以「已生惡令速斷」。
假使不小心做了,做了要怎麼辦,和人看不順眼,就瞋恚、就罵出口了等等…
既然做了,要怎麼辦,就要趕緊反省、改過、懺悔。懺悔即清淨,懺悔之後就要自己趕快立志立願,要斷,不要再犯了,所以這叫做「已生惡令速斷」。
 「未生惡令不生」,平時我們和每個人都很好,我們若對於任何一個人,我們都沒有不平衡的心,大家相處得很好,這我們要常常保持。
我們對外面的境界都很正確,知道外面很多陷阱,我們不要上當。我們自己要時時保持,你若沒有貪念就不會受誘引。所以我們要時時「貪、瞋、癡」這三個念頭,絕對不要讓心現形出來。即使是絲毫的起心動念也不能有,既然都沒有,這很好,將來對外境也不貪,對人事物都無爭端,若能這樣最好了。
有人說:「某個人很有修養,脾氣怎麼那麼好?對人,人人好,對事,他什麼都很看得開!」像這樣的人,我們要時時讚歎他,不只是時時讚歎,我們要學這種好的脾氣。
我們既然會讚歎他,就是有所尊重。為何他能做到令人尊重?因為他有修養,他這分修養,我們多讚歎,別人也會讚歎他;我們也是這樣修,同樣別人也會讚嘆我們,這也就證明我們有修養。
所以「未生惡令不生」本來心就很平靜的人,我們要常常保持。不論對境、對人,我們要保持心很平靜,不要生出一念惡念,所以叫做「令不生」。若是完全沒有生惡的,我們就要好好保持。
 若是「未生善」要「令速生」,善念要培養,雖然我們沒有與人結怨,也沒有和人連仇,既不結怨、不連仇,這很好;不過我們還要進一步做好事,不只是修養好就好了,要積極,這叫做正勤。
我們要積極,趕緊去做好事。所以小乘的修行者,就是前面說的:「已生惡令速斷,未生惡令不生。」這是小乘的修行者,就是顧好自己就好,不要管別人那麼多,什麼事不去和人計較就好了,只有這樣。這樣是很好,但若能再進步--我們的觀念既然正確,看得清楚不計較,既然正確之後,我們就要進步,要修菩薩行。
菩薩行就是要積極,「未生善令速生」,要趕快將我們這念善念,積極趕緊生起,培養我們的善心。
 「已生善令增長」,培養出我們這念好心,我們還是一樣要很積極。
所以我們幫助人,不只是我們家裡的人,和我們有關係的人,或只是我們隔鄰的人,不只。也不只是我們的社會,我們還要行有餘力,我們還要跨出國際,我們要宏觀國際。
同樣的,我們疼惜我們的家庭,我們愛護我們的社會;我們又行有餘力,我們要宏觀天下--大地之上,天蓋之下,哪個地方,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?哪個人不是我們應該愛的?
所以我們既然愛,就是愛大地眾生,所以「令增長」。我們若是平常做善事,不只是在小範圍,我們還要擴大範圍,擴大到更大的範圍。
就像芝加哥,有一位醫生(蘇乃鉦)他的太太(吳絹絹)有巴金森氏症;蘇醫師本來他都陪伴在太太身邊,太太真的需要他,他不敢出遠門。
二OO三年認識慈濟開始投入,認為慈濟這條路,是他們要找的,要如何能積極為人服務,去做善事。所以夫妻在二OO三年投入慈濟,在人醫會;因為他本身是醫師,所以哪個地方要義診,他就投入。他就帶著太太,太太就陪著先生去義診,也見習、也培訓了。二OO六年正式受證了,先生受證慈誠隊,負責當地人醫會的召集人;太太受證委員,所以他們的使命感都很堅定。
所以在二OO五年那時候,他還未受證,紐奧良發生災難,她就開始鼓勵先生:「你要去,你要去投入義診。」過去那時去人醫會義診,是因為台灣的親戚去照顧太太,所以他安心;然而這一次人醫會義診,要那麼遠到紐奧良,更是需要六、七天的時間,更不安心。
所以他就說:「不要了,我別去那麼遠,我照顧鄰近地方就好了。」太太很明理,他說:「你這時才能真正化小愛為大愛的機會;這就是要訓練,訓練如何能化小愛為大愛!」先生還是捨不得:「我出門了,你萬一發作怎麼辦?」但是太太很堅強,還是好像將他趕出家門一樣,以這樣來形容,就是硬把他趕出去:「你一定要轉小為大,轉小愛為大愛;不是只顧到這個範圍,鄰近的地方,你應該要去到遙遠的地方!你要放心。」
幸虧他的女兒,在西北大學當副教授,知道爸爸要到那麼遠的地方義診,為了要讓爸爸放心,他就回來陪伴媽媽,兩全其美。世間只要你想做的事,絕對有辦法做,只要你能放下小愛,你絕對有力量做大愛的工作,所以轉小為大並不困難。
所以「已生善要令增長」,不是做一點小善就好了,不是我沒有做壞事就好了,沒有做壞事當然是很好;做一個好好人,但是好好人是很好,還要進步做一個菩薩;光是菩薩心還不夠,還要發大乘心大菩薩。所以自愛、愛家人,愛我們周圍的人,愛我們社會的人,我們還要愛惜天下人,這種疼愛的心不能沒有。
所以我們心念要常常持正,一點偏差,差毫釐失千里。看到一小段新聞,這個訊息就是,我們人要常常自我警惕--「心持一正字,什麼事都要很用心。」
在美國阿拉斯加,有一對年輕夫妻,恩恩愛愛,太太懷孕了,很歡喜,很期待有一個很可愛的小寶寶。怎知他的太太因為生孩子難產,孩子是留下來了,太太往生了。無奈這位先生還這麼年輕,孩子生下來,他也很希望好好把孩子養大。
但是慢慢的他感到經濟有壓力,所以他要去賺錢,怎麼辦呢?訓練一隻狗,這隻狗來照顧他的孩子。果然這隻狗很聰明,只要牛奶泡好放在那裡,這隻狗時間一到就會去咬奶瓶,牛奶咬來餵這個孩子,真的是不可思議。
這段時間,這位先生他很安心,這隻狗會當他孩子的保母,安心了。有一天做工作趕工,那天晚上無法回家,但是他對這隻狗很放心。等到天亮回來時,門一開,這隻狗整個嘴巴都是血,甚至這隻狗的腿上,好像掉了一塊肉。但是看到主人回來,好像很歡喜,趕快來接主人。
但是他看了覺得很奇怪,孩子呢?孩子在哪裡?找不到他的孩子。他一念心,馬上想:「是不是這隻狗咬死我的孩子?」惡心生起了,就拿了一把刀殺死這隻狗。殺死這隻狗之後,才聽到孩子的叫聲,在哪裡呢?孩子在哭,尋聲才知道在床下,孩子爬出來了,孩子完好。
那時候才看到在門邊有一隻狼,那時他恍然大悟,原來是這隻狼,牠要來咬他的孩子。一定是這隻狗和牠搏鬥,所以那隻狼也受傷,脖子被咬了一個大傷口,奄奄一息。他的這隻狗,腿上也是一塊肉,那塊肉在狼的嘴裡。所以那時候才知道錯了,所以一念衝動,來不及惡念速斷,來不及了,這隻狗已經被他殺死了。
你看,我們的正念是如此重要,自然我們的心若能很平靜,自然我們就沒有惡念生起。所以「若有所作必不作惡,亦不念惡苦自不生」,自然沒有後悔,心不結怨,無瞋、無爭,心自在就能很安樂。
所以說來,我們真的學佛,要好好將我們的心照顧好,平時要很平靜,見事要很正確,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。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