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,無論何時,每當我們的六根接觸到六塵境時,其實啟動起來的是「意」。

所以我們的意,和六塵、六根之間就是為媒;就是「意」成為了一個媒介,所以我們的六根會涉入到六塵當中。

是什麼涉入?耳朵聽的、眼睛看的、鼻子所聞到的香臭,或是吃的東西苦或甜,這都不離開兩者相對;中間這個東西叫做「意」,意就是法。

所以法和塵兩者合起來,塵就是色聲香味觸,這些東西、這些塵境,經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的過濾之後,意去運用,所以變成了「十二入」。

眼根有眼識、耳根有耳識,其實這些識收攝回來,它的總名稱為「意」。因為這些東西過後,就是收納在受想行識,所以由受想行識去動作,因此總名稱才稱為「十二入」。

這大家應該要大概清楚一下,「心」就是「心法」,我們凡夫就是說用心。說到這個「心」,其實心和意一樣嗎?應該一樣,只是在作用中差一點。所以我們要知道,「心法」的「意」就是「法」,我們的心起心動念,由意去行動,這叫做「心法」。

心法的身,在佛就是「法身」,法身本清淨。

若是在凡夫,凡夫人人本性未泯,我們清淨的本性還在,所以常說「心、佛、眾生平等」,在凡不減、在聖不增,既然凡夫的性不減,那名稱叫做什麼呢?叫做「心法身」。我們的心和法還是存在,只是我們不清淨,所以叫做「在纏如來」,這叫做「心法纏」。

纏,被什麼纏住?被煩惱纏住,層層疊疊被纏住。但是纏住之中,還是有法身,我們的心法還在,所以才叫做「心法身」,因為凡夫就是心。

所以師父常常對大家說:「多用心!」不是要大家多心,要用心。

若是太多心,就如同有的人說:「你想太多了,太多心了。」這就是煩惱。

我們要直入心和性,就是要多用心。人人有那分清淨的本性,平時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,我們如何讓心靜下來?用心讓它靜下來,去透徹人人清淨的自性,所以才要大家多用心。

要如何用心?看看有一部經叫做《蓮華三昧經》,這個「三昧」大家應該知道,「正念」就是要讓我們的心靜下來,這叫做「三昧」。

所以在《蓮華三昧經》中如此教導我們,有句話這麼說:「凡夫要好好自我皈依。」皈依什麼呢?「自性佛、自性法、自性僧」。因為我們人人都有清淨自性,所以我們不要輕視自己,要時時自我自皈依,皈依本覺心法身,人人都有本覺,心的法身。

就是要打開「纏」,一層一層的纏縛。煩惱如果打開,裡面就是有我們本覺、心的法身存在。

所以「常住妙法心蓮台」,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常住妙法的蓮台,在我們的心裡,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。

慈濟人常常走進貧窮病苦、孤老無依的家庭,我們去幫他打掃。有的老人病臥在床,大小便累積年和月,慈濟人發現了,走入這個境界去清掃。他不臭嗎?臭啊!但是這分菩薩心,他就撥開了聞起來很臭,平常人不敢靠近;但是這群人間菩薩,他們轉臭為香,這種德香,有這分德,把外面的境界都當作是香的,才能去接近、去付出、去敷慰、去幫助他們,這就是我們清淨本性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聞到香臭,我們要如何去轉香和臭,當然這就要用「意」,這就是法,以方法去克服它。

我們的身體一樣,現在是冷或熱,我們坐著是坐得很舒服,還是坐久了腰酸背痛,但這都是我們的感覺,這種意境。意緣著我們現在的心境,我們若是提起求法的心,痛也要坐好,用心來轉痛為法樂,這就是心法。

所以這十二種東西,其實一切色,所聽得到、看得到、感覺得到的等等,都歸納在意和法之中。

希望大家如果能用心一點,在我們的生活中無不都是法,所以撿來的每一枝草、每一朵花,無不是佛的世界,無不是佛的清淨心。所以大家要多用心。

其實心、法就是一切諸法,一切法只是分成色和法而已。讓你去分別的東西很多,但是歸納起來只是兩種,所以大家要時時用心。

有的人如果用對了心,每天都很可愛;用不對的心,每天都很煩惱。

凡夫群中,也有很可愛的人生,有一段新聞,刊登一則很可愛的故事,那是在美國紐約地鐵出入口,有一位年輕人。這個年輕人差不多一段時間,每天都差不多在那個地點,在地下鐵的出入口,他在傍晚時,差不多黃昏時,那個時間他就到了,他到了位置就開始把戴著的帽子摘下來,放在地上,自己就專心地拿起小提琴。

很專心陶醉在拉小提琴,自己本身陶醉其中,聲音很悠揚,大家聽得很感動,紛紛就會掏錢投在帽子裡。他把帽子裡的錢收起來時,人都離開了,隔天同一個時間,又來了。來了之後,先在地上多了一張紙,這張紙上寫了很大字,寫著:「在昨天這段時間,有一位先生名叫做喬治桑這位先生,他放在我的帽子裡有一樣很重要的東西,可能這位先生很著急,若是這位先生,你要趕快來認領,這樣東西在我這裡。」在那張很大張的紙上,浮現這些字。

他也同樣在那裡拉琴,帽子放在紙上,同樣的動作,只是多了那張紙。大家同樣陶醉在他悠揚的小提琴聲裡,之後一樣給他錢放在帽子裡。

這中間,就有一位先生他趕緊走上去,對這位年輕人,雙手把年輕人的手拉起來,把他握得很緊,很機動地說:「我就知道你是一位很誠懇的年輕人。」剛開始這位年輕人接觸到這位先生看他這麼激動,請他說說他到底什麼東西放在帽子裡?所說出來的很正確,就是有一張已經中獎的禮券。

這張得獎的禮券,可以得到五十萬美金,這個數字很大。他丟在帽子裡,所以年輕人看到,他知道感覺這個人我相信不是故意要給他一張禮券,應該是無意中放進去的,他很擔心這個人如果發現東西遺失了一定很著急。

本來昨天收起來結束以後,本來他要去維也納,還要去進修,但是回家後整理帽子的錢,詳細看,就是裡面有一張紙,捲著這張禮券,這張紙有這樣的名字,所以他決定取消到維也納的機票。

這天同一時間來到這裡,他相信掉東西的這個人一定會再來,所以他又在那裡找失主,已經失掉這個東西的人,果然讓他找到了,他自己也很歡喜。這位失而復得的人更歡喜,所以兩個人在那裡都很歡喜,互相對看著。

旁邊的人又圍過來,看到這個人這麼高興,了解了這件事。所以這位先生就對大家說,因為昨天已經對中得到五十萬,他自己本身很高興,五十萬的美金是台幣多少呢?他本身很高興,所以趕緊用一張紙,寫上自己的名字。包著就是準備這一天要去領,才發現東西不見了,非常著急。

他告訴大家,他說:「我很相信這位年輕人一定會回來,所以我才在這個地方等待。」大家聽到都很感動,就問這個年輕人:「五十萬的美金數目很大,年輕人啊,這張禮券你拿去換錢,你可以一輩子不必在這裡走唱、拉小提琴。」這個年輕人就說:「這種事情不是我要求的,我一生所求唯有一件事,就是歡喜。」

對啊,人生本來就是這樣,什麼是最快樂的?最誠懇的心就是最快樂。

「信實誠正」,這不正是慈濟人大家所追求的嗎!向自己內心不斷不斷,希望建立正確的信仰,真真正正待人接物,就是老老實實做事。我們老老實實做事,不就是發自內心這分誠意?所以信實誠正,這就是我們人生所追求。

我們之所以要學佛、修行,就是不能夠離開八正道。這個「正」字,是修行者的目標,就是我們的道路。

所以日常生活不論對塵、對境,我們的六根不斷緣著外面的境界,我們的心顧得好嗎?符合誠正信實嗎?修行人就要老實修行,要常常培養這念誠實的心,我們才能很歡喜,這就是「付出無所求」。

有的人覺得:「我借你多少錢,你欠我多少,我一定要要回來。」

佛經中也有這個故事,有一位借人半錢,但是這個人很久了不還他,為了要討回這些錢,所以他就要過江催討,過江一趟渡船要兩錢,僱渡船過去。到了那裡找不到這個人,他要再回來,還是一樣要花兩錢,所以來回四錢,又浪費這麼多時間,還很氣、很煩惱,半錢也沒有討到,但是浪費了四錢。

這就是說,人生四大要調,否則為了一點事一切不調,如此,我們都是在纏如來。

剛才說過,在凡夫就是「在纏如來」,就是被這個東西纏住,老是要計較那一點點,一錢都要不到,他卻浪費四錢,這是不是顛倒呢?各位不要太計較,認真做就對了,所以凡事不要太多心,不過還要多用心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