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早在禮佛、靜坐,這個境界多美!在這裡我想到一則故事。

有一位要去寺院參加早課,來到寺院前,香燈師看到了,問說:「你怎麼這麼早來?」他說:「是啊!我就是要趕上早課。」看清楚一些,「咦!你怎麼不用提燈?外面的那麼暗,路又那麼小條,你是怎麼來的?怎麼不必提燈?」他說:「不用啦!我提燈對我又沒有幫助。」了界更深入一點,「因為我眼睛看不見,所以有提燈和沒有提燈都一樣。」

開始,僧眾一個接著一個進來了,莊嚴的梵唄聲音、經文,他都很清楚。早課之後他就來找師父,來請教早課的每一段經文。這位師父就說:「你到底讀經多久了?」他就說:「沒有啦!我只是自己在想,人生沒有多長,所以我從現在開始,要趕緊接近佛門,我要求道理,所以我今天專程第一次前來參加早課。」

這位師父就說:「你第一次來這裡參加早課,為什麼你不用提燈來到這裡?你難道不怕路上掉到水溝裡?或是踏到什麼等等?」他就說:「不會的,走路我很清楚。至於這間寺院,早課我是第一次來,但是跟著人家來,平常時我也來過幾次,所以方向我知道。所以早課是第一次來。」

師父就問說:「你只是第一次來參加早課,你怎麼可以記得那麼多,那麼清楚呢?你過去是不是曾經讀過經?」他回答:「沒有啦!我就是全部都不懂。只不過今天早上聽到這些師父在唸誦這些經文,每個字我都聽得很清楚,所以有些疑問的地方,要來請教師父。」

就這樣談啊、談的,一整天都在那個地方,一直到黃昏了,天也已經黑了,就說:「你回去吧!」既然要回去,他就對師父說:「師父,您能不能借我一盞燈?」他說:「你不是說燈對於你沒有作用嗎?今天早上天色還沒有亮你都可以來了,到現在天色已經暗了,你怎麼卻要提燈呢?」他說:「我早上一早來,我相信那個時候路上沒有什麼人在行走,所以我不會被人撞到。但是現在才黃昏天黑,我進入村子裡的時候已經天色都暗了,如果我沒有提燈,會讓人撞到我。所以我現在回去要提燈,是為了要預防別人撞到我。」

這是一個故事。其實我們人生難道不是這樣嗎?人人應該要有智慧,就像這位雖然他的眼睛看不到,但是他有心眼,所以他相信他知道方向,他相信自己,即使天還沒有亮,還很暗,但是他相信自己走到寺院不會跌倒,這條路應該很安全,他可以走。這是他對自己相信。

但是要回去為什麼要提燈呢?因為要預防別人會撞到他,這就是他相信自己。但是他不敢肯定別人,所以他要回去的時候就要提燈。

如果我們可以相信自己,有能夠肯定別人,那就需要很高的智慧了。

總而言之,人生都是彼此懷疑,我們的心地就會混亂了,而且一條道路也會昏暗。明明就是一條康莊的大路,但是我們自己會障礙自己的一條道路,這也就是懷疑。所以佛陀在教誡我們,我們的內心就是因為時時都是充滿了煩惱,時時都打結、解不開,所以我們無法真正體會佛法。

所以現在第七就是「疑」。這個疑心會令我們心打結,那就是我們眾生在佛法當中,對佛法僧寶,常常妄生疑惑。

我們既然是佛教徒,相信佛、肯定法、尊敬僧,這是一定要有的。佛陀的智慧、佛陀的慈悲,因為慈悲,所以祂會不斷地倒駕慈航再來人間;因為慈悲,所以放棄他的享受,他去現身修行,這是一種現相來引導我們。所以我們要相信,佛陀出現在人間;我們要相信,佛陀出家的因緣,這些我們都要相信。

佛陀覺悟之後,體會出人生宇宙的道理,開啟了祂的智慧,要來引導眾生。佛陀所說的法,我們也應該肯定相信。

佛法要如何流傳下來,就需要僧寶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,也是承擔了如來的志業,所以他身心清淨走入出家,也是往佛陀的道路,佛陀所指示的道路,再向佛陀所指引的道路精進的前進,這也是一種引導者。自己本身在找道路,他確定了自己的方向,他就能再帶領人往前走。

所以,對佛、法、僧,我們都要起相信心。

但是眾生就是在佛法僧三寶中起疑惑,不肯相信。佛法僧寶在你的面前引導,你的心中起了疑惑,就無法跟在祂的後面走,不修正行,無法走在正確的道路,這樣就會偏差,就會廣行不善。正的走不對了,就會變成邪的路;正才能成為善,假使不正、不善,那就會偏向邪與惡的道路。

所以,疑惑是一種黑暗,心沒有偏向光明,沒有朝向智慧的光明,所以容易將心門,光明的心門關起來,所以我們應該要常常警惕自己,不要在正確的正法當中起疑惑,不然就會「失毫釐,差千里」,因為這樣就會招來未來生死之苦。

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照顧好我們的心,因為這個「疑」,就是「迷心乖理」,疑心一生起,把我們的心都迷住了,乖理就是乖違道理的意思。明明你本來所走的就是正確的道路,然而因為這個迷心一生起,就會和正確的道路互相違背,所以這叫做「乖理」,違背了道理。

為了什麼呢?就是狐疑不決!我們已經走錯路了,人家告訴我們,我們還不肯相信,這就是欲界眾生。為什麼呢?明明就是一條正確的道路,他也已經知道了,只是我們尚未脫離欲界,所以心中的欲念常常都會浮起來,境界現前,業緣來誘引,這念心、這念的欲心又蠢蠢欲動起來,一動之下,就由不得自己了,所以就會起疑惑!

無法在正道很徹底,有時候走到半路,他就會迷茫又在那裡打轉,這叫做疑惑。也因為這樣,所以他會「迷真」,他迷失掉了真的道路,他的心就轉向妄。不應該的、是無明、是煩惱、是黑暗,他的心卻轉向那邊去了,所以迷真逐妄啊!

隨著無明、黑暗、業的牽引,就此開始他就「背覺合塵」,一條覺道他違背了;他的心又向著塵勞、滾滾紅塵墮落。

很可怕,就是因為「由此疑惑,繫縛三界」,這個疑惑又開始綁住我們,這樣糾纏,「業、情、欲、愛」這些等等,把我們纏纏縛縛綁得很緊,絕對無法解脫。所以,在三界中,無有出期,想要解脫真的是很困難,就是因為有這個結縛住他,讓他真的是很辛苦啊!。

疑,有什麼是疑呢?當然有很多樣,選擇兩樣對大家說——

一項是「自疑」,就是對自己的內心有懷疑。他覺得:「我對自己很有自卑感。」像這種有自卑感,又或者是人長得不太高,站起來和人差一截。或是身體有什麼缺點?不敢和人群互相合群。或是「我的程度比較低。」所以也不敢和別人合群。像這這樣處處懷疑自己。

或是人家稍微看他一下,又或者看到別人在講話,就會懷疑「別人是不是在嫌我?或是在議論我?」或是…等等很多,只要別人有一點動作,就會懷疑別人對自己有什麼樣的輕視;或是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懷疑。這都是一直以我們對於自己的感覺,去想別人對我們的看法,所以對自己就是一直都沒有信心。

這樣就會對自己很暗鈍,像這樣都會一直把自己封閉起來。愈是自我封閉,心內也愈暗;心中愈暗,智慧無法開啟就會愈鈍。因為這樣的暗鈍,就會常常起煩惱;常常有煩惱,懷疑心就會很重,這些等等的事情,就會讓自己很自卑,就無法和人合群。無法合群,在內心又會生起很多不正確的觀念,所以這些不正確的觀念,於是有時候就會搬弄是非、顛倒是非。

所以會自疑,他就會有很多不正確的行為發生,沒有人在輕視他,但是他就會輕視自己、放棄自己,這都是來自於自疑的業果。

有另外一種是「疑師」,要知道「一日為師,終身為父」,我們要能夠尊師,才能夠重道。我們若是輕師,那就會慢教。我們若是輕視師父,對師父的教誡還自己起了很傲慢的心,覺得師父不如我,若是這樣,也無法成就。這不是「道器」(註:在這裡,大愛台的字幕誤植為「道氣」,應該是「道器」,意思是能夠承接「道」的「器皿」,「身為載道器」的意思。),不是能夠接受道的人。

所以說起來,我們要好好警惕自己,不要自疑自己,也不能疑他人。我們若是疑他人,就無法學得道理。

常常說: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。」各位,不只是師父,就是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,我們要學常不輕菩薩——「無論如何,就算你用石頭擲我,用木棒打我,我也不會輕視你,你還是我的老師,因為我尊重你,你未來也是會成佛。」

所以我們無論是善知識,或者是惡知識,這些都是現像來教育我們,我們應該不要把人事當是非,有是非生起的時候,我們要把他當作教育,自然我們就能夠生出智慧來肯定自己。是非,我們能夠很清楚的分辨,但是不要去輕視別人,也不必懷疑別人,但是對自己的智慧要能夠建立,這樣就會有自信而不會自疑。

所以,各位,學佛我們要學得心真正的清淨明朗,要用很簡單、很清淨的心來親近善知識,若是這樣就對了。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