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九惱」這幾天都是在說佛陀他自己本身,在這一生當中所遭遇到的九種煩惱,現在就要說第五種佛的煩惱。

這個煩惱很大啊!就是琉璃王來滅釋迦族。

註:出自《佛說琉璃王經   》

在釋迦族的悉達多太子成佛了時代,全印度當時是以城立王成國,所以很多國境,聽到釋迦族有這位悉達多太子修行成佛了,稱為覺世的聖人,每一個國家對於這一位的覺者,都是心存敬重。

所以在這之千,一個小國新王登基,這個小國王就是波斯匿王。在波斯匿王剛登基後,他有很多的理想,除了為他的國家人民設想,想要如何能使他的國家更強盛、讓他的人民生活更加豐盛以外;他還想如果他的王子將來若能是一位仁王,不但能夠對於自己的人民能夠很有愛心,而且還要有智慧來率領國家,這才是國家之福。

他很尊重、很敬佩迦毘羅衛國出了這位聖人覺者,以他的想法認為,若能和他們結親,以後所生下來的孩子,應該可以和這位悉達多太子有同等的智慧。所以他就趕緊派人到迦毘羅衛國去求親。

迦毘羅衛國對於這個小國比較輕視,他們覺得:「我們釋迦族是高高在上的,怎麼能把我們尊貴的王族女嫁到那裡去呢?」所以就把全部的婢女召集過來,選擇才藝雙全又美貌的婢女,把她收為女兒,並且命名為末利,並且把她嫁過去,稱為末利夫人。

她不久之後就懷孕了,懷孕之後生了一個孩子,取名為琉璃。生活過得很快樂,而且波斯匿王也很疼愛這位末利夫人,對琉璃王子他也覺得很可愛。

所以覺得他已經八歲了,既然已經八歲了就應該要趕進去讀書,但是又希望他能夠去到迦毘羅衛國在那裡接受教育。等於把這個孩子送回去娘家,看他能否受到釋迦族的教育,成長他的智慧。

就在這時候,剛好是釋迦族,迦毘羅衛國大興土木,就是要蓋一座很大的講堂,希望可以請佛回到迦毘羅衛國弘揚佛法,為國人說法。所以非常慎重的在大興土木,要蓋講堂。

那時蓋得差不多要完成了,裡面開始在裝修了,搬了很多的家具把它擺設起來。在這時,中間就有一張椅子,就是一座講台,大家剛把它搬過來設立起來。孩子在那裡玩,看到這張椅子看起來很莊嚴,他心生歡喜,他就大搖大擺的爬上講台,坐在那張椅子上。

當時被釋迦族的人看到,所以就很生氣,從講台上的座椅,就直接從他的脖子把他拽了下來。然後還開口惡言,罵他說:「此婢生物,如何能夠坐在我們這個地方?你是婢子所生的,是一個賤種,怎麼可以來坐我們這張椅子呢?」就以這種很壞的口氣罵人。

當時這個孩子雖然才只有八歲,陪伴他去的是身邊的侍者,名叫做「好苦(譯作:阿薩陀,晉譯:無信)」。琉璃太子就對這位好苦說:「今天這個情形你要為我記著,今天雖然我還年幼,但是總有一天我會長大,有朝一日,若是讓我登上王位的時候,第一件事情你要提醒我,今天這個時候是哪一個年、月、日,在這個時候我在什麼地點,受到什麼人如何侮辱我,這些你一定要替我記得,要提醒我。」這就是琉璃太子對他的近侍者如此的交代。這就是種了一念惡因。

隨著時日過去,這位好苦不只是留到什麼時候才說,他每一天都說三次,每一天都提醒三次。本來太子是說等到他登基的時候才跟他說,但是變成了每天三次提醒他,所以這位太子的這分怨,隨著提醒一遍,他的內心就增加了一分的恨。隨著這分的怨和恨不斷、不斷地累積,果然到了他登基的時候,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消滅釋迦族。

到這個時候,佛陀也已經年紀大了,聽到有人去告訴佛陀:「琉璃王要起兵消滅釋迦族。」那個時候釋迦佛非常的苦惱,他也想要看是否有辦法為釋迦族消滅這一場的災難,他的內心也知道不可能,但是他還是要為釋迦族付出。

所以他知道要起兵的日子,釋迦佛就帶著僧團來到迦毘羅衛國的邊界,知道琉璃王他帶兵所要經過的地方,他就坐在那個邊界的地方。

琉璃王對釋迦佛也是很恭敬,遠遠看到佛坐在那裡,他趕近下馬來,來像佛頂禮。佛陀默然。

他頂禮了之後,要回到馬背上,向後面一指揮,又回去了。

但是這分怨和恨沒有消,過了一段時間之後,幾天之後,他同樣又帶兵去攻打迦毘羅衛國。佛陀還是同樣那個時間,坐在那裡。琉璃王還是遠遠看到了就下馬來,向佛頂禮,然後回去了。

到了第三次,佛的弟子對佛陀說:「又要起兵了,要去攻城。」這個時候釋迦佛就搖搖頭,說:「到了這個時候我已經沒有辦法了,我一而再,已經盡我的心了。」比丘就向佛陀請教:「為什麼呢?為什麼佛陀不能盡心力呢?」佛陀就說:「業啊!既造的業,一定是要受報。」

當時目犍連就是覺得很不忍心,認為絕對不能真的讓人攻進去迦毘羅衛國。佛陀就對目犍連說:「業力難為。」然而目犍連覺得:「最少也要留下一些釋迦族。」所以他就不聽佛陀的阻止,他覺得應該要為佛陀的種族盡一點心力,所以他就用他的缽運用了神通,把釋種釋迦族的壯丁,救了五十個壯丁放在他的缽中,從城裡面持了這個缽飛越出來。

他以為這五十個人得救了,沒想到當他離開了迦毘羅衛國的地界,想要運用他的神通把這五十個人再放回大地,讓這些人存活時候,原來放在缽中的這些人都已經化為血水了。所以就算是運用神通也無法得救。

這是在佛經當中有這段的故事。

不過說起來,佛陀已經瞭解這是一個業,無法逾越。到底是什麼樣的罪報,使得全城的釋迦族都要被琉璃王滅亡呢?佛陀就開始說過去了。

很久很久以前那個時候,當時在羅閱城那個地方,有一個村莊,完全都是以捕魚為業。在那個時候也是鬧飢荒的時候,大地收成很少,只好抓魚過生活,尤其是這個魚池當中的魚特別多,所以羅閱城的人都在這裡捕魚。

那裡有兩種魚,一種的魚叫做「麩」;另外一種叫做「多舌」。這些魚每天每天都是這樣捕、這樣殺,已經整個魚池當中的魚都不得安寧。

有一天一個孩子站在池邊看人抓魚,有些魚被抓起來的時候還是活生生的,在那裡蹦跳,很掙扎。因為大家都在捕魚,這個孩子他看到這個狀況就是感到很歡喜,所以看到每一條魚被捕起來的時候都是活蹦亂跳的,他就用棍子往那兩條魚的頭上一直敲打。牠一跳他就打他,牠在跳,他又打牠,到最後這兩條魚同樣也是死路一條了。

生命一樣有輪迴,既然有輪迴,就一樣會冤冤相報。所以佛陀就說:「在過去羅閱城的人,就是現在的釋迦族,就是那時在城中捕魚,日日殺害這些魚群。現在的琉璃王就是那時候的麩魚,而當時的多舌那隻魚就是現在的好苦,這位好苦就是他的近侍,在他身邊的侍衛,所以他就一天提醒他三次。

這就是從過去無數生中,這個孩子雖然是無心的,但是看到人在殺生,他也很高興;看到魚在跳,他就用棍子去打。雖然舉動的時候是無心的,只不過是個童子戲而已,然而被鞭打的,即使是魚,也同樣是有恨。也因為有了恨,所以也不斷地在尋找可以報仇的機會。

釋迦佛之所以會無可奈何,也是因為他當時敲打牠們。過去沒有結好緣,現在他怎麼可能會有辦法以說法的方式來降服琉璃王的怨呢?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尤其是他們的族人,當初就已經造了那麼種的殺業,所以要知道因果不可移轉。

所以我們應該要能夠瞭解,真正人生都是在於起心動念,在於人事物當中,不只是對人我們要小心,就是對一切物也都是一樣,所以在人事物當中,在我們的生活當中,必定要好好很用心。

對人要起尊重心,不可以有分別輕重的心,不要有造假、假冒欺騙的心,那些事情都是不對的。你看,因為這種的事情,惹來的整個城當中釋迦族的滅族,這是很可怕的因緣果報。

所以我們在修行的時候,要好好多用心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