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真正有幾度春?所以得意時,就像在春天一般;生命在成長時,也是人生的春天。倒底人生有幾度春?
慈濟人文志業中心。檀施會出了一本書,頭一篇就是買一碗白飯——「老闆,我向你買一碗白飯」。裡面的故是就是在大台北市,很繁華的都市。在幾十年前開始,台北經濟一直發展起來,市容要整頓之前,那時是舊市區時,有一個路邊攤,就是到了差不多黃昏的時候,路邊攤就開始動起來了。
有一天突然一位年輕人就來對老闆說:「抱歉,老闆,我只要一碗飯就好,我向你買一碗飯。可以嗎?」老闆做生意,一碗飯也是要很歡喜賣啊,所以老闆和老闆娘,同樣是用很溫馨的態度,把這碗飯裝好給他。
這位年輕人捧著這碗飯出來的時候,看到其他客人用過餐的桌上,還有剩下的湯,他又回頭對那位老闆說:「那碗別人剩下來的湯,我能夠淋在我的飯上面嗎?」老闆娘就趕快回答說:「可以啊!可以。」他就把剩下來的湯淋在自己的飯上面,這樣他就回去了。
隔天同樣這個時候,年輕人又來了,同樣買一碗白飯。老闆自己就說:「要一碗湯嗎?」年輕人表示很感恩,老闆就舀了一點湯給他。同樣再隔天還是一樣,從此開始,每天這個年輕人差不多到了這個時間,就會來買一碗飯。
從此開始,四年的時間過去了。因為他經常來,所以這位老闆知道時間差不多到了,就先幫他準備好,有的時候在白飯裡面,有的時候放個滷蛋,有時候就放些菜。
這樣經過四年,所以要畢業之前,這位大學生就來對老闆、老闆娘說:「感恩,這四年的時間讓你很照顧。無論我將來做什麼工作,我絕對會記住你的恩情。」
經過了幾年後,這件事情在這對夫妻的心中已經慢慢淡忘掉了,但是大台北大都會區,市容不斷、不斷改變,路要拓寬,所以舊的社區一直在拆。不只是路要拓寬,再來,公園綠地也都要有,所以這個路邊攤,集市的地方也要拆。
但是這位老闆他很擔心,在這幾十年的時間當中,一直都在這裡生活,家庭教育、孩子成長等等…大兒子已經到美國去發展,小孩子還在讀大學,這個地方如果取消了,拆掉了要怎麼辦呢?所以很煩惱。
有一天他們正在整理,忽然間一位西裝筆挺的人就來問:「請問你是不是老闆?」老闆說:「是的,有什麼事情嗎?」他就把名片拿出來自我介紹,他是一位大公司總經理的助理。他說:「是我們總經理要我來跟你說,知道這個地方要拆了,我們公司的員工很多,大家為了吃飯很傷腦筋,想想我們的公司需要一家自助餐,所以想要請你來我們的公司開一家自助餐。」
這位老闆、老闆娘就很高興,覺得:「怎麼會突然有一間大公司要我去他們那裡開自助餐?」心中也很懷疑,然而老闆和老闆娘也總是要到那間大公司去見這位總經理。結果去了之後,那位助理和總經理站在門口等候他們,很有禮數的鞠躬並且把他們接近去。那時這位老闆覺得怎麼這麼面熟?所以他就和他打招呼。
這位總經理就說:「老闆,你不認得我了嗎?」老闆說:「我就覺得很面熟。」而這位老闆娘在這個時候就認了出來了。這位助理就趕緊對他說:「我跟你說,我說的總經理就是這位,他知道你的事情。」就這樣,這位路邊攤,變成在這間公司裡面自助餐的老闆。
所以人生倒底有幾度春光呢?
所以人生幾度春,我們立志要守真。就像這位某大公司的總經理,他那時也貧困過,但是他守志,他守真,他認真讀書,所以刻苦耐勞度過了。雖然每天、每天都是兩碗飯,雖然他也有拿錢去買,但是老闆他不傷他的自尊心,飯裡面藏著菜,所以他自己知道受到幫助。他永遠永遠都要永刻銘心,要常常記住這分恩情,所以這才是及時回報的時候。
但是另外一邊,雖然是施予、佈施,但是他也不覺得那是怎麼樣的佈施,那是很隨順,有這樣的年輕人,及時發揮愛心,這也是很平常。
本來付出就無所求。各位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人與人之間就是要互相幫助,常常起歡喜心去幫助別人,雖然沒有想要有什麼所求,但是如是因,得到的就是如是果報。
所以從因緣觀來看,他就是因為有這份愛心,很隨意地付出,卻得到那分回報,愛的果,所以因緣果報,在這一生當中就馬上得到了,所以人生真的是很奧妙。
這幾天一直在對大家說明因果觀,也就是佛陀所教育我們的因果觀。
在佛陀那個的時代,佛雖然成佛了,有一段時間,他帶著比丘在遊化的時候,剛好到了毘蘭邑那個地區,在那裡他要傳道說法教化。
到了那個地方同樣也是需要過著托缽的日子,但是所到的那個地方,人人都不肯佈施,所以佛陀決心要在這裡感化這些人。
所以在這個地方過的是什麼日子呢?就是要到馬廄裡面去撿馬所吃的東西,所以食馬麥這樣的個麥子。有多長的時間?就是有九十天的時間。這到底是什麼因緣,讓佛陀在那裡困在那裡三個月的時間?
佛陀就說,這也是過去的因,就是因為過去的餘業未盡,所以就是還有殘報在現在。那是什麼樣的業呢?開始說過去的故事了。
在過去非常久遠的時代,有一尊佛,名為比婆葉,這位比婆葉如來,他同樣帶著一群比丘,在教化人間。正在遊化之間,就來到槃頭摩跋那座城中。這座城的城主,在那個時代稱為王,他是一位很敬重佛法的人,所以這位槃頭王他知道佛陀帶著比丘來到他的城池的時候,他就親自去邀請佛和比丘能夠進入他的宮中受供。
佛陀歡喜,就默許。這位城主就認為佛陀已經答應了,所以回到宮中的時候就辦得很豐盛,準備要供佛供僧。
這在之間,是非常有誠意,不只是辦得很豐盛,而且環境也整理得很美,用香水洗地,還點了香,這是表示至高無上的供養。等到佛陀和比丘都到了之後,對佛陀以禮供養,之後當然是佛要為城主、城王說法。
然後,吃飽了就要回去了。回去之前就說,還有比丘生病了不能前來,向這位城主再討了一份的飯菜回去。城主還是很誠意的準備了很好的飯菜,就這樣由比丘代替生病的比丘帶飯回去。
這個時候,在那座城中有一群婆羅門,婆羅門教的這群修行者,同樣也有五百位的童子,都是青年人,跟著這位婆羅門修行。這位婆羅門的教授,等於是一位老師,當他看到佛陀帶著這麼大一群的比丘,受到國王如此的禮遇,而且備辦得如此豐盛的東西來供養,回去的時候還讓他們帶這麼好的東西回去,他的內心起了嫉妒,所以口出惡言,甚至向他的這些門生,也就是婆羅門教的這一群年輕人說了:「像這樣一大群人,他們沒有資格吃那麼好的東西,他們所應該吃的東西,應該是吃馬所吃剩下的那種馬麥。」
甚至又向這些童子,也就是這些年輕人說:「將來你們的家庭也是一樣,對這些人都不要拿這些東西給他們,給他們只能夠拿粗食,也就是很粗糙的東西給他們。」
所以,這就是在過去無數劫之前,佛陀所經過的。在這段經歷當中,佛陀當時是那些人當中的誰呢?就是那位婆羅門。那位婆羅門他在無數劫前也曾經有修行,但是,是修婆羅門法,而在修婆羅門法的當中,他的心就是尚未解脫,所以還有無明,還有嫉妒的心。看到當時的佛所帶的比丘,他的心沒有起歡喜心,他的內心只有嫉妒的心。
所以佛陀說:「大家知道嗎?當時的那位婆羅門修行者,就是現在的我。我過去生有這樣的經過,那五百位童子就是現在在我身邊,這五百位羅漢。因為那時大家聽了老師的話,共同起了這念的心,所以共作同業,同樣造了這份的業。所以現在才會隨著我來到這個城中,大家一同出門來去托缽,但是每一個家庭都不肯佈施。你們和我是同業,因為在過去生當中,在這之間所造的因,所以現在才會得到這個果。所以我們現在在這裡,吃這種東西,受這種困難,這雖然說我已經得佛了,你們也修行修得很好了,但是這種業報還是同樣要歡喜接受。」
所以我們知道,就算是殘報,僅剩的一些殘餘的業報,也是一樣是餘帳,就是剩下來的報應。這是佛陀在毘蘭邑這個城市,被困九十天,沒有東西吃,受人的輕視,沒有辦法得到人的供養。
各位,因果可怕。有的人是今生此世就可以得到好的報應,如同之前所說的那位大學生和麵攤的老闆,他們今生此世,佈施一分的歡喜,不求回報;但是另外一位是認真讀書,不受那個時代,繁華的環境所誘引,等到後來有了成就,可以回過來報恩情。
而認真讀書的,總是有能夠得意風光的時候。所以這也是一種本身「造好因」所以才能讓自己「得好果」。
常常我也說一句話:「守志奉道,其道甚大。」我們學佛也是一樣,我們要好好用功照顧好我們的心。我們的心在日常生活當中,無論是在人事物當中等等的境界,我們都要好好照顧好我們的這一念心啊!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