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們前面說過生老病死的苦,現在就和身有關係了,再來叫做「愛別離苦」。

凡夫就是心中有愛,這個愛就是執著的愛,所以有了執著的愛就非常痛苦。我們平時說的,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愛,所以說:「常所親愛之人,乖違離散,不得共處,是名愛別離苦。」

的確,人與人之間若有執著的愛,要分離實在很辛苦,有的人為情而愛。情有很多種情:親情、友情、愛情、欲情。

假使有了執著,無論什麼情,都會使我們的心顛倒、憂煩,無法和我們平時的生活協調,那也是苦不堪言,所以叫做「愛別離苦」。

世間常常聽到的,男女的愛情,很奇怪,這種色欲之情,造成社會多少問題。

有一位青年,他就是和一位女孩認識,卿卿我我,無法分離。但是當兵時,兵單一來,日期一定,就開始擔心了,南北相隔遙遠,到底是她去看他,還是他去看她呢?

還沒入伍之前,就已經難分難捨,果然日期到了,入伍不能不去,所以就去了。從開始入伍,很密集訓練時,不能離開兵營,卻跳牆離開,回來和這位女孩見面。

軍營開始找人了,打電話到他家:「才剛剛入伍而已,兩天而已!孩子呢?」不見了,媽媽也擔心,軍營也擔心,到底是軍營的責任?還是家庭的責任?但是媽媽心裡有數,去找他,果然和女孩子約會。媽媽實在很無奈,再勸他,這是軍法,要趕緊回去,結果再回去軍營。

軍營因為他犯了軍紀,所以對他嚴格警告,但是心裡很不能適應,一直到不吃飯,生活開始異常了。後來這個孩子就醫,什麼都沒有辦法,真的是異常了,經過半年後,軍營把他遣送回家。

從此開始,媽媽把這個孩子送醫等等,就沒有效,心神已經錯亂了,光只是認得那個他所愛的人;但是女孩子的父母,反對女孩再繼續和這位已經精神異常,就反對。所以這位女孩也知道,這不是她終身能倚靠的,所以慢慢疏離了,連看都不來,所以這個孩子愈來病愈重。這是在很多年前中部有一個心裡很難過的媽媽來對我說的話。

當時,一段時間在醫院,一段時間回去家裡,來來去去。媽媽說:「回來家裡我心裡很擔心,萬一做了什麼事,就像家裡的一顆炸彈;若把他送去那裡,精神病院,我的經濟負擔又很重,要怎麼呢?」

那時我就跟她說:「可以提出申請,低收入的申請,單親的媽媽哪有辦法照顧一個已成年,精神失常的孩子呢?」

「但是我有一棟房子,要怎麼辦?」

「你們就要去想辦法,提出陳情。」

但是沒辦法,社會局無法通過,記得當時這個個案,後來只有一樣,請委員多關心這個家庭,是不是有辦法動之以情,把這個孩子喚醒,這那麼多年了,我就會想起這件事,真的是人心的顛倒。

愛,這是一種情愛,男女的欲愛,卻使一個有前途的孩子,變成心神顛倒,毀掉了他一生,這叫做愛別離苦。無法順情適意在一起,這叫做「乖違離散」;無法在一起,如此是苦不堪言!

另外還有親情,剛才那是愛情,男女的色情,現在也有親情,說來現在如果說親情,實在是很難得。但是佛在世時,則有一個這樣的個案:有一位很虔誠的優婆夷,就是在家的信徒,很虔誠,常常都去聽佛說法。

她只有一位獨子,兒子長得非常清秀,這個孩子很聽母親的話,親子的感情很好,很孝順,母親也很疼惜。

有一天他的母親,看到一個境界,這個境界好像是惡鬼來拖她的孩子,那時她很著急,她呼叫出來:「我是佛陀的弟子,我信奉佛陀的教戒,我循規守矩,我守五戒,你怎麼能把我的兒拖走呢?」

就有一位鬼王就說:「妳是信佛,妳守五戒,但是妳的兒子,他有他的業力。」

她說:「我只是祈求,祈求無論如何,希望能留下我的兒子,我能對佛陀守規戒。」

鬼王就說:「好吧!因為妳如此虔誠聽從佛的教法,是正信的人,我現在放了妳的兒子,但這只是短暫的一時,再來就沒有這個因緣,除非你的兒子一樣要入佛門,自己守規戒」,就這樣把手放鬆了。

這時母親忽然醒悟過來,在她腦海中心靈的境界浮現她的兒子,惡鬼強制要拉走,自認我是一位佛教徒,所以她向鬼求情,鬼王也放個人情,他就說要這個兒子自己能守戒,要不然我只是暫時放過你,所以她一直回憶起這種心靈浮現的境界。

所以她決心勸兒子出家,兒子也很聽母親的話,有時也會跟著母親去聽法,後來這位年輕人也說:「出家也好,人生無常,永遠都無法母子在一起,永遠都沒有不散的筵席。」

所以聽母親的勸,就隨佛出家了,但是去出家時,心還是無法定下來,他的內心只有一樣,母親,一直想著家裡,人是出家了,但是心一直想家,因為母親很疼他,所以母子之情難割捨。

有一天他就離開團體,就回家了,母親看到兒子,怎麼遠遠的看到她的兒子,才出家的兒子怎麼回來了?心裡就很擔心。

當然,母親看到兒子應該歡喜,為什麼她看到兒子心裡擔心呢?

母親的智慧,總是親近佛法,聽佛法已經很入心了,知道人生沒有永遠在一起的,早晚總是要分離,能送兒子健健康康、歡歡喜喜出家,能精進於道業,這對兒子才是永恆的解脫,所以她見到兒子的道心無法堅固,所以當母親的就擔心了。

等到她的兒子走近身邊,母親就開始一句話教訓他,她說:「邁世而出家,何為還聚落;燒舍急出財,豈還投火中。」

意思就是,好不容易你能脫離世俗而出家,這是多麼不容易!為什麼你又回來呢?她用了一個比喻,好像一間房子已經失火,著火了、燒起來了,好不容易才把裡面的財物搶救出來,火舍裡火那麼炎熱,財物既然已經搶救出來了,為什麼還要進去呢?這是他母親的智慧。

沒有錯,要出家難道那麼容易嗎?能有這個環境,能正值佛在世時,能親自接受佛的教法,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,就如人生這麼無常,因為他母親心靈的境界,還記憶猶存,如此短暫,既然能出家,這個身體好像一間房子,這間房子火一直燒起來了,好不容易能脫離,連寶物都帶出去了,為什麼要再進來呢?

這就是在形容生命不久常,出家守戒奉道才是永恆,為什麼又再回來呢?

所以這位母親的智慧,呵責她的兒子,教訓她的兒子。

這個出家的兒子,如何回答母親呢?

他說:「但念母命終,存亡不相見,故來還瞻親,何見子不歡?」

他覺得很奇怪,平時母子之情這麼好,其實我的心裡只有母親而已,我很擔心母親年紀如果大了,一年一年老了,母親年齡如果大了,萬一生命無常,萬一母親往生了,如此生的人和死的人,就無法互相見面了,所以老是在擔心母親,萬一往生時無法見面,所以我趕快想要回來看母親,我專程回來,母親怎麼不歡喜呢?

母親就又對孩子說:「兒子啊!你已經出家了,出家忘家,辭親割愛,各人一條生死路,你現在還年輕,難聞佛法,難值佛世,既然因緣這麼好,你已經得到了,你應該好好守住你的道心,出家要忘家,要割愛,才能專心奉道。」

青年比丘聽到母親再一場的敎子訓示,之後,這位年輕的出家人,終於能體會母親的用心,他也知道母親要割捨孩子,心裡也是很難過。為了要成就道業,母親自己本身也要割愛。

他能體悟母親這念心,所以他覺悟了,不必再母子互相牽連不斷,所以他悟出了人生,總有一天還是要分離,他決心再回去僧團裡,從此開始非常精進。

總是年輕,心已經收攝了,專心聞法,身體力行去體悟道理,這位年輕人也已經覺悟,而且得初果羅漢。

這是一段佛在世時,優婆夷,就是在家的女居士,她接受佛法之後的正信。

諸位,學佛就是一念心,心的境界一定要互相協調,所以請大家還是要多用心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