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間從生到死這段時間,我們已經說到總共有八苦。前面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。八苦(二)》當中所說的四苦生老病,已經說到了「死」苦。

八苦之四「死苦」,壽盡:謂因疾病壽盡而死,外緣:謂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。

「死苦」,死真的那麼苦嗎?若是「業」來纏時,真的是很苦。除了身體四大要分散時,器官敗壞時,那時的意識和肉體要分離時,相信那時候很苦。

佛經中也有這樣一句譬喻--「好像生牛剝皮一樣,真的是苦不堪。」

但是這不一定是那麼苦,有時我們若好好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,就能在生老的過程中體會。何況,有的人是否能到老?不知道啊!

不過凡是我們得到人身,得聞佛法,我們就要趕緊把握。我們要知道人生難得,知道佛法難聞,我們趕緊把握。是不是聽就好了?不只是聽了就好,還要身體力行。

身體力行是不是修行、念佛、拜佛、讀經,這樣叫做身體力行?還不是!念佛只是要讓我們的心穩定下來,光只是口頭上念沒有用,我們還要能夠念念不離心,這叫做「念佛心」。

念佛心之後,有啊,佛心是是大慈悲心;有啊,我已經現在心裡充滿了愛--因為我有聽經,對於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我都知道。然而知道你有沒有去做?人生苦難偏多,你是否走入苦難中的眾生,去幫助他們呢?

真正是為眾生的幸福在推動,引導人人走上這條康莊的大道,讓人人能聽聞佛法,讓人人能身體力行在菩提道中,建立人人心中有佛,讓人人能知道人事物不必計較。而且為人應該付出,開啟了一條菩薩道,你是否也一起走下去呢?所以光是聽說知道,或是嘴巴說不去做,這都沒有用,還是一樣心。雖然說要建立一念好心,但是沒有好行,同樣路不會到達。

我們體會的道理真的沒入心,所以這種法沒入心,到了生病、煩惱了,很怕;病除了生理上的苦以外,心理上的惶恐,你想這在生死之中那分掙扎,哪裡說不苦呢?苦啊,在身心要散離時,真的是苦。

只是聽聞佛法,嘴巴上說佛法,不去做都是沒有用的,道理如果沒有入心,面對生死無法輕安自在

假使我們若是平時看得很透徹,生死本來就是大自然的法則,不分年齡,不分貴賤,生死是很自然的事,知道了,體會了,凡是都是隨緣,緣盡緣散緣若盡時,如何都無法留住緣若是未該盡時,無論受什麼折磨、受什麼病痛,多麼病危,同樣他會再恢復起來。我們若能把心都放開,該回來的他就會回來。看得開放得下,那個境界也不會很掙扎。

說來是很多年前了,那時居士夫妻都很投入,每天都出去勸募會員,有一天他開著車,覺得怎麼心很悶,愈覺得氣上不來,進去國泰醫院,到那裡就不醒人事了。醫生宣布很危險,但是加護病房已經全滿了,就把他移到台大。幾天後,他在加護病房都沒有清醒過來,還是一樣在病危中。

這之間剛好也是我要行腳的時間,我去行腳下車時,我就到了台大加護病房。孩子和太太都在外面很著急,知道師父要來了,在那裡等我。就對我說:「師父 好像不太樂觀,醫生一直說他病危都還沒醒過來。」

我就進去了,醫師也陪我進去,就在他的床邊,我就問醫師:「現在怎麼樣呢?」他說:「不太樂觀。」我就在他耳邊就說:「林居士,師父來看你了,我相信你現在很平靜,但是你要記得師父還有很多事要做,不能缺少你,你要快回來。你要安心,無論是來去,能回來就快回來。」這樣跟他說,那個時候我就用手拍一拍他的肩膀,咦!眼睛睜開了。

醫師就說:「你醒了嗎?」醫師也彎下頭去:「林先生你醒了嗎?」我就說:「林居士師父在這裡叫你,你有沒有聽到?」他就眨眨眼,就對我點頭。我說:「醒了,回來了好,回來好,師父安心了。」我就離開了。

離開台北之前我又去看他,已經在普通病房了。我就說:「你這樣是要嚇人嗎?」我就很輕鬆這樣跟他說話,他就趕緊坐起來就對我說:「師父,我要感恩您,是您把我叫回來的。」我說:「我在叫你,你聽到了是嗎?」他說:「有啊!」但是他又對我說,他說:「師父這個境界我一定要和您分享。」我說:「你是碰到什麼境界呢?」

他就說:「我聽到很好聽很悠揚的音樂,那種天樂無法形容,就是很好聽的音樂,我就跟隨著這個音樂一直走去,我就飄飄浮浮的就一直走過去了。我看到我的父母,我的長輩,我的姑姑、叔叔他們,一大群在那裡,就一直向我招手,我就跟著一直走去了,來到面前。」他的父母就說:「回來了,可以回來了。」他忽然聽到師父叫他:「林居士應該回來就要趕快回來。」那時候他就覺得:「是啊,慈濟的事還很多,師父需要我。」這個念頭一起,他說,剛好眼睛張開看到師父

這個境界,聽他親口描述出來,真的很悠揚,飄飄然,不過有一分危險,就是境界現前時,這在「梁皇懺」裡也提到,在靈魂脫體那時候,業力在生死交界中,有時會有業境現前,業的境界有的現前的是很美的境界,投你所好,你平時愛什麼,就現出這個境界,就又引你到那裡,或是現出你最愛的人,你看到那個人很自然就被他誘引了

好在,幸好他有一念善念,有這個緣,師父一叫他就回來了。這種靈魂是非物質的東西,所以很輕飄,假使平時不為善,不造福的人,可能就無法這樣。

你看有的人要往生時很掙扎,好像很痛苦,汗水直流很掙扎,你要問他:「怎麼了?」他無法回答你,因為他的境界就是現出很不好的境界,在那之間拉扯,不肯去而強要拉他去。

你看看地藏經裡的光目女或是婆羅門女,那段經文中因為就是在地獄,要去地獄救母親,地獄的形象就是從世間人的情,恩怨牽扯,然後要墮入惡道,餓鬼夜叉又來拖人那種牽牽扯扯,真的很辛苦。

所以有的人在生與死的交界非常惶恐,非常牽扯不清,這就很痛苦,身體的病苦已經很苦了。苦在哪裡呢?其實是心在苦,這念心怕死,或是不肯捨離。那個時候那種意識就像神經一樣,神經系統就隨著器官牽扯,所以變成身體的病痛苦家上心靈不捨,恐懼的苦,還有外面的境界現前時,那當然是很苦。所以「死苦」是在「生」與「死」之間拉扯的苦

我們看看也有委員,往生的時候帶著微笑說:「再見了!」安然自在

所以說來生死本來就是大自然的法則,人老了時,或是世緣已盡時,我們如果看得自然自在,用歡喜心、安心平時我們已經行在菩薩道中,平時我們沒有和人結什麼怨,或是連什麼仇無怨無仇,這個業的牽扯就解開了自然我們相信換一個身體還會再回來

菩薩的境界是圓的世間的運動場也是圓的,我們回歸再回來,還是再來到人間。所以人間五趣雜居地,就是在五趣,天、人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這叫做「五趣」--五趣雜居。

你要說天堂,在人間能看到天堂;你要看到人生,人間本來就是人生;你看到餓鬼,看到餓鬼的境界,世間多少飢而無飲食?也有的在病房中,肚子很餓但是一樣都不能吃,這也是人間餓鬼;在人間受到很多身心的折磨,就像在地獄。我們看到很多出生在不清淨的地方等等,人間的煉獄或是天災人禍,這不是人間地獄現前嗎?畜生比比皆是。

五趣雜居的地方就是在人間,所以我們在這之間,我們如何做人?如何修行?這是很重要的。所以說來,我們若是安心,人格成,菩薩的願深,我們再回來就是了,所以不必掙扎,不必擔心最擔心的就是在平時如何做、如何受,這是最重要的

所以我們要生死自在,這樣就沒有什麼樣的苦,沒有什麼樣的痛產生出來。

總而言之,我們每一天的時間不是很長,不要與人計較。我們要把握時間,真正念佛、心即是佛。以佛心看人,人人都是佛,從心起恭敬

所以感恩、尊重、愛,都要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這樣到了最後大限來時,我們就能安心自在,這叫做輕安,這叫做自在,那就沒有什麼苦的牽扯

各位,修行無他法,沒有什麼技巧,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用心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