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們已經在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。凡小八倒(二)》當中已經說到凡夫的第四個不淨--「不淨計淨」。這種本來是不淨,凡夫計為淨。

這就是對於我們自己的身上,以及在他的身上,互相彼此之間,就是以為淨,所以才會去貪--貪欲。男女的色欲就是常常把這些不淨當做以為是淨,所以才會在這種常樂我淨中當中執迷。

其實我們不淨就具足了五種不淨,但是凡夫不瞭解,不瞭解到底身有什麼不淨。

凡夫有五種不淨--「種子不淨、住處不淨、自體不淨、外相不淨、究竟不淨」。

第一、那就是「種子不淨」。什麼樣的種子呢?意思就是我們隨業的種子而來。

過去我們不是常說:「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。」

我們過去所造作的一切業的種子,在這些種子當中,我們若是有造了不淨的種子,就帶著不淨的種子而來,而種子就會聚集了業力。而且這股業力與那對父母的精和血會合起來,和我們的業識會合,就已經決定了不淨的種子。所以說「種子不淨」。

第二是「住處不淨」。凡夫在人世間哪一個地方是清淨處呢?世間有時看到山河大地很清淨,其實它在淨中卻也隱藏很大的危機。

記得嗎?在二OO五年十月八日,巴基斯坦地震。本來是很清淨很優美的境界,山很美河很清,但是一陣天搖地動,高山的樹木整個滑下來,包含土和石像土石流一樣,整個植被土石都塌下來;瞬時之間河也變成一片土流,裡面已經隱埋無數人的屍體,無數人的屍體,也埋葬了很多家園。

世間娑婆世界,哪一個很美的地方,美的地方也是一樣隱伏著危機,這就是住處不清淨,凡夫的住處也是不淨的。

再來「自體不淨」。我們反觀自己,我們的身體,我們的自體,每一天我們吃進去的東西,排出來的東西,什麼是清淨的呢?所以自體一點都不清淨。

那一天,我們東部的委員,跨年歲末祝福看到,我剛進門時,就有一位坐著輪椅,看到師父就很恭敬,就這麼說:「師父!我要感恩,我要懺悔。」我問:「你為什麼要感恩?」她回答說:「是師父救我的!我就是郭某某(培宏)。」我就說:「原來是你啊!你能恢復到這樣,真的不可思議,你應該要現身說法。」

後來真的上台了,在「三十七助道品」中觀身不淨,這段經文中他出現了。他就說:「他到山上做事要回來黃昏時,車子不小心就翻落山下,在那裡,頭也受傷了,全身都骨折都斷了,而且頭也破了。」當時他就一直叫「救人啊!救人!」但是天不應地不靈,所以求救的聲音都沒有人聽到。

一夜過去了又天亮了,他又再呼叫呼叫,還是一樣沒有人聽到。

到了第五天,他忽然想到求啊,呼叫:「師父!您一定要來救我啊,您一定來救我。」不可思議的,當時就有人聽到有人求救的聲音,憑著這個聲音看到,看到下面這個人趕緊叫救護車。在山溝裡要把他救上來也不容易;人家下去那裡,發現這個人已經很微弱了,而且整個頭部都是白的東西,看清楚這些東西都會動,原來頭都長蟲了,頭破了,皮肉也裂開了,那麼多天沒處理,所以已經長蟲了,趕緊救他。

好不容易把他送到我們醫院,進入醫院,一些醫師護士、醫療團隊都動員起來,先處理頭部,用鑷子仔細地夾蟲;不只有蟲又有膿了,尤其蟲也已經從眼睛周圍爬了出來。

我們如果去想像,在四天五夜中到底是怎麼活下來?聽說在他跌下去那個地方有茅草長得很高,所以下了點雨又有露水,他剛好可以讓茅草的水滴在他口裡,這樣子活下來。他的傷勢非常重,一年多的時間還在復健中;還要使用四腳的助行器,還要坐在輪椅,尤其是整個復健的過程,都是苦不堪言。

能再恢復成這樣,醫生護士和我們的志工大家也說不可思議。所以業不盡走不了。所以我們人生的劇本如何寫,還沒演完他就無法一鞠躬下台,因為後面還有這段時間,還要繼續演下去。一年多的時間真的很辛苦。

所以說來凡夫我們肉體的身體真的是「自體不淨」,所以我們大家真的要常常觀身不淨。

再來就是「外相不淨」。

外相,看看身體若有病痛時,或是生下來五官不具全,四肢不具全、殘障,有的人是智障,有的人是身體肢體的障礙,這是外相不淨。

再來第五則是「究竟不淨」。人如果往生後,真的是土歸土水歸水,土歸土就是身體都爛光了,水歸水就是整個身體會流屍水,火歸火死了之後熱氣都沒了,風歸風呼吸也沒了,其實因為沒有呼吸,所以熱度就消失了,造成肉爛水流,真的究竟不清淨。

所以這是五種不清淨,我們應該對我們的身體有真正的認識。無論是我們出生的時候,我們就已經有種子的不清淨,我們的業識和父精母血混合起來真的是不清淨,一直到最後的究竟不清淨總共有五種。

所以凡夫就是因為「不淨而計淨」,所以他才會貪欲;貪著五欲,所以執很多爭端,都在這個身體發生。所以「不淨而執以為淨」則成「淨的顛倒」,這就叫做「凡夫顛倒」。

前面的四倒是凡夫,後面的四種顛倒是修行者,就是小乘修行者了。小乘者也有四種顛倒--「常計無常、樂計非樂、我計非我、淨計不淨」。

首先是「常計無常」。什麼是常呢?「常」就是「法身常住」的意思;「無常」則是「變異」的意思。在凡夫固然是無常,就是變異不常。這些在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。凡小八倒(二)》當中都一直在說了。

但是還有一個常而永恆,過去也已經解釋過了。因為佛的清淨法身是常住不滅的;不只是佛有,其實人人都有。佛陀就這樣告訴我們:「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。」人人都有清淨永恆的本性存在,只要你智慧開啟,法身就常住。

但是聲聞獨覺小乘之人,他就是因為無明覆蔽,他只是執著於無常、無我、不淨,這個不常、不樂、無我、不淨,他只是計著在這裡;他無法再透徹深入是常的,佛性法身是常,他無法透徹,所以他光是執於不常、不樂、無我、不淨,計著在此,所以獨善其身。所以叫做「妄計有生滅之相」,只是以為世間一直是變異無常,所以這只是他被無明覆蓋住,還有一個「常樂我淨」他無法瞭解,這就是「常計無常」。

第六就是「樂」。是樂但是他「計為非樂」,這就是小乘者之所以很消極,覺得世間沒有一件是快樂的事;所以本來是樂,他就說是不樂。

什麼叫做樂呢?涅槃清淨之樂,樂在涅槃,涅槃就是靜寂。我常常說:「靜寂清澄。」這是一個很光明、靜寂清澄的境界,但是他無法體會,所以他當作是苦、無樂,但是他沒有體會到靜寂清澄。

記得過去的莊子和他的朋友走在一座橋上,看到溪水在流,水很清、魚在游,莊子就說:「真快樂、很快樂!」但是他的朋友一樣站在那裡看,就回答他說:「哪有什麼快樂?」他說:「是啊,你看魚在水中很快樂。」他的朋友就說:「你又不是魚,你怎麼知道牠快樂呢?」莊子就回過頭來看看他的朋友:「你也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快樂呢?」

所以這就是境界不同。小乘怎能瞭解大乘,就是法,常樂我淨的境界,那種快樂無法體會,所以這就是小乘修行者的顛倒--「樂計非樂」。我們若能到達靜寂清澄的寂光土,那叫做涅槃的境界,就永恆快樂了。小乘修行者就沒辦法體會,所以妄計是苦,把樂當作是苦,這叫做「樂計非樂」。

總而言之,凡夫和小乘都有不同的煩惱,凡夫執「常樂我淨」;小乘所執的是「非常、非樂、非我、非淨」,那種執著,所以他很不快樂,所以很消極,這就是小乘。

各位學佛我們真的要多用心,我們的身體是清淨或是污染,我們要好好透徹真理,人是物理。其實在「理」當中,什麼都沒有,都是因為和「人、事、物」匯合了,才會有很多不愉快的事。

所以我們若能透徹真理,我們就能行於中道,非常積極而快樂,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。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