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常說心淨則土淨,一切唯心造,我們周圍的境界是不是很清淨?若是覺得很清淨,那就是我們的心淨,因為一切唯心。

所以我們最近不斷在研究這念心——凡夫心、眾生心。佛、眾生的心都沒有差別,偏偏我們都是凡夫,讓我們的心受到汙染,有了貪、瞋、癡、憍慢、懷疑,這五種因素不斷衍生;衍生到現在,心亂了、家庭亂了、社會亂了、天下亂了,這都只是一念心。

所以十回向中,第八就是「即一切法,離一切相,緣生無性,體即真如,名真如相回向」。

這個 「離一切相」是要我們離什麼相?為什麼要離相?

人多數都在人相、我相、壽者相、眾生相中,在人與人之間互相分別,有了分別,就有我愛的、我討厭的。愛的不斷追求,不擇手段;不是我愛的、是我討厭的、是我怨的、是我恨的,什麼事都不順眼,聽什麼聲音都不順耳,知道他的成就,就是一直恨,就會造成彼此排斥,互相對立等等,這不是從心開始嗎?所以佛陀敎我們的方法,就是要「離一切相」;我們要「無人相」、「無我相」、「無眾生相」、「無壽者相」,這些相我們都不要去分別。

其實眾生就是佛,我們常常說:「一切含靈皆有佛性。」所以我們尊重生命。不只是對人的生命尊重,對萬物我們都要尊重,這就是我們離開那種愛怨的相,是我愛的、是我怨的,這些一切型態的相,這樣叫做一切法。

「一切法」說得很多,無不都是一個寬大的愛,所以我們能愛護天地萬物,我們要尊重一切眾生。若能如此,也就是「即一切法、離一切相,緣生無性、體即真如」。

其實是不是「你愛的」或是「你怨他」這當中到底有什麼東西?其實什麼東西都沒有,只是一個緣。這個緣其實沒有什麼東西,你沒有去接觸到,兩分離的時候,你的心理哪有什麼愛呢?你還沒和他見面之前,你不認識他,他不認識你,彼此之間兩相遠離,這中間哪有什麼緣呢?

其實這個緣無本性,不說它是長的、短的?是四方的?還是圓的?不說它是會動的、不會動的?都沒有,只是從我們內心起分別,內心執著,很想和這個人在一起,那就生起了愛;對那個人起怨恨,就想著如何能拆離;看到這樣東西很喜愛,所以心生起愛,所以就想要去取;這件事情我很討厭,我就一直想要遠離。

是不是那個東西,有什麼「性(註:屬性、特性、貪性等…)」來引誘你呢?沒有,是我自己的心對這件事產生歡喜,所以我去追求它,不是它來;其實並不是有什麼東西,有什麼…等等會來引誘,都是自己去攀緣。所以說來「緣生無性」,在這之間沒有什麼性,那樣東西、那個人,和我中間沒有什麼性,只是因為有了「緣」,所以心對這個攀緣,去分別他是所喜愛的,有貪愛的性升起,所以因為有緣而產生了誘引。

所以說「體即真如」,我們應該尊重這個「體」。人只要有一個形象,人人都有他的真性,真如本性,所以叫做「真如相回向」。我們要回向在此——過去一直在說的「於佛地」——佛的世界、諸佛地。我們的心若清靜,一切國土皆清淨,一切境界皆清淨。所以前面說過諸佛地,也就是「隨順平等善根」,這叫做「諸佛地」。

我們若能眾生人人,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善根,我們不要去討厭那個人;我們把這個人,我們要知道他有善根,本性善良,所以我們應該要尊重,就是「回怨向愛」,這也是前面說過的「回小向大」。

我們過去一直「我、我、我…,我愛的、我不愛的」,現在開闊我的心,他也是我愛的人,這種清淨無污染的大愛,這就是我們的回向。我們所要回向的,就是真如相的回向。尊重「真如」是純真的,不受污染的,所以我們不會分別那是我愛的或我不愛的,眾生都平等。所以我們要去回向,我們回小向大,也就是向來我們心中的污染,現在已經遠離、去除,回歸清淨,所以叫做「真如相回向」。

我們修行一定要常常找回自己原來本有的我們自己,人人都是迷失自己,所以因為迷失自己,衍生很多的困擾,困擾自己、困擾家庭、困擾社會、困擾天下。所以我們要回歸真如,那就要「離妄」,就叫做真,我們若能離開妄念,就叫做真。

「不異曰如」,若無差別,就是這樣,真如本性都一樣。只要你不受外面的境界,污染你、誘引你,其實你和我ㄧ樣,我和佛也是一樣,那麼真,因為我們沒有妄想,我們沒有顛倒,沒有妄想,沒有顛倒,這就是最真的本性,所以我們都和佛無差別。原來就是,這叫做「如」;原來就是,那就是「一切法,性本真如」。

一切法,我們的性本來就叫做真如,不只是人的形相。人的形相是四大調和,其實天地萬物也是四大調和;四大分離,回歸就是零,就沒有什麼了,所以應該「性本真如」。無論是人、無論是物質,中間的法,本來就是這麼清淨,所以性本清淨,本來就是這麼清淨。

所以經中這麼說,就是「即一切法,離一切相」。

「即一切法」就是「我們要接近這個法」。佛陀教育的法,法性清淨,就像水,水性本清淨。這些水既然是這麼清淨,大地萬物所依賴的生機就是水;但是水被污染了,被污染的水一樣,也會污染人的身體。所以說我們日常的生活中,生活動作中,待人接物的一切方法,你若是用在好的,這就是清淨本性;用在壞的,就是擾亂人間社會,這就是中間的法錯了。

人與人之間,若是法認清楚,這個真如本性,人人若能知法,知道這個道理。這個道理如果能夠很了解,人有什麼差別?有什麼好輕視?有什麼好追求?其實沒有什麼。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,我們要接近道理,真理就是我們人那念清淨的真如本性,所以理就是真如,真如就是人人的本性,所以我們要「即一切法」,就「離一切相」。

不可去分別貧富貴賤,若能用愛就沒有貧富貴賤,所以說「唯即與離」。就是只有一項,是不是你有與法貼切,或是遠離了法,背理合塵。

理就是覺,本來人人都有清淨的本覺,但是我們就是把覺悟的本性轉過去,向迷、紛擾的方向,變成了「背覺合塵」,去和污染塵垢會合,所以就會受它污染。我們現在應該要趕緊「背塵合覺」,我們要遠離;背就是遠離,我們要遠離污染,那種錯誤的想法,錯誤的方法。我們應該回歸正確,覺悟的本性,所以我們要能回歸,就是只有一項——「即與離」。

到底向錯或是向對呢?錯有錯的法,錯誤的法;對就是真理,是真如的道理。所以只是在即和離,其實二無差別。你會去接近錯誤,其實我們也常常說,一念無明生三細,人人本具覺性,只是中間產生一念無明。

就像水,水面有泡,泡,它的名字叫做泡,其實泡也是從水生起的,所以不論是浪、波、泡,這些名詞只是在水的動力不同。水的動力很大,依靠其他的緣就現出了種種的形態。就像南亞海嘯也是水,為什麼會有這麼大波浪的海嘯呢?就是海底因為地震所以裂開,水陷下去,再合起來水衝上來。同樣是水,地底會造成水的波浪那麼大,變成了海嘯,這就是一分的助緣。地本來不動,所以就是這樣平平的,水也平平的,地有四大,四大一大不調,所以一地震,裂開了,水陷下去,合起來水衝上來。一樣,這就是緣造成了災禍。是水,水的波浪,這麼大的浪潮,所以造成這麼大的災難。

所以說來,二無所別,這種沒有分別,同樣是水性,水性是一,其實沒分別。不論惡法、善法都叫做法,但是你要自己知道:「這是對的,這是不對的。」同樣是從一念心起,所以一直說心淨即土淨。心若有一點點污穢,再怎麼乾淨的土地,都一樣是我們不會喜歡的地方,一樣的意思,就是這念心,所以「二無所著」。

我們也不能說:「我是已經覺悟的人,你是迷的人。」其實你迷中有覺,我覺中也有迷,要看我們如何去運用這個覺?如何消滅迷?

同樣都是一體,好像我們一隻手,翻這樣名為手心,翻這樣名為手背,兩邊的手合起來,覺與覺會合,兩邊合起來叫做合掌。所以一樣的意思,這個手心和那個手心,一樣是手心,只是兩相分離,若能夠會合,這個覺就是一體。

所以我們要了解,真的要去體會,人人本覺自性是真如,所以真如,很真,沒有污染,顯現出來的就是很美,靜寂清澄,自然志玄虛漠。這樣的境界多麼美!

還是講究一念心,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