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十行行中的第九就是「善法行」。

常說尊師重道,平時學生若不能尊師,他就無法尊重老師所敎的教育,所以前面說「尊重行」。

現在所說的是「善法行」。能夠尊重,這些法在我們的心目中才能成為善法。

所以善法就是--「謂於妙觀慧中種種明現,以顯圓融之德。十方諸佛,莫不依此圓融而為法則。」

所以這個法,我們若能在心目中有所尊重,如此這個法就叫做妙觀的智慧。我們若能夠法法利用,法法尊重,每一樣法在我們的心目中都不輕不重,全都是平等的,我們能法法尊重,就能成為「妙觀慧」。

「妙觀」就是妙觀察的智慧中「種種明現」--在一切出世間法,最奧妙的真理,自然在我們的智慧中,就不斷不斷明現出來;天地萬物宇宙真理,無不都是在妙觀察的慧中產生。

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,要將道放在我們的心中,還要好好尊重法,如此才能成長智慧,才能觀察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,種種都能現前。若能如此,就是「以顯圓融之德」。

常常在說:「人圓、事圓、理就圓。」這個圓融--事的圓融,人的圓融、理的圓融--,這就是「圓融之德」。

我們的修德,若已經得到--事事圓融、人人圓融、道理圓融--,這叫做德。

十方諸佛都是一樣,莫不依此圓融而為法則,這就就是我們真正要學的地方。學佛不是一生一世的事,常說是生生世世的道理,我們若能好好「守志奉道」,也就能夠明瞭、貫通「其道甚大」。

在這裡和大家分享,佛陀一段過去生中的故事:

在遠古很久很久以前的時代,有一位七歲的孩童,家庭貧困在飼牛。有一天把牛趕到一個草埔,很寬闊,尤其是那個地方遠遠地,有聽到人在誦經的聲音。他心生歡喜,眼睛往前一看,有一座寺院,所以他把牛安頓在遼闊的草原上。

他自己就趕緊一直跑,跑到誦經的房子裡,走到比丘面前,他恭敬膜拜,頂禮之後也非常規矩,坐在旁邊聽法,聽到佛法心中就是很歡喜,好像一聞,聽到一句就能聯想到很多很多的道理。

有時比丘在講經,講完了他會提出來問法,和這位比丘對談佛法,談得這位比丘也覺得很不可思議,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呢?

好像在他過去、過去生中,就一直累積累積,這種奧妙的道理。比丘從孩童的口中,也得到很多道理,所以談得法喜充滿。比丘歡喜,兒童歡喜,頂禮就離開了。

這個孩子離開了寺院,到了遼闊的草原,牛跑到哪裡去了?他趕緊一直找,找到進入山坳裡,原來老虎出現了,衝散了他的牛群,所以這個兒童趕快上前去,要去救這些牛。但是老虎就咬死了這個孩子,這個孩童就這麼往生了。

之後不久,在城市中有一戶人家,就是很富有的一個長者的家庭,長者有很多個太太,其中的大太太懷孕了。從懷孕之後開始,這位大夫人忽然間不知為何,都一直在誦經,每一段經文都讓人感覺很微妙,但是都聽不懂,所以大家很害怕。

這位長者很擔憂,請醫師來看,很多人都搖頭,不知道到底是什麼病。

有一天,比丘從門口經過,好像聽到一個聲音,非常微妙的聲音,所以在這戶人家前面站住了,來聽這個微妙的聲音所誦的經文。聽了之後感到非常的歡喜,有如此微妙的道理,從這間房子裡傳出來。

這時,長者走了出來,看到這位比丘,也沒有和他打招呼,這位比丘覺得很奇怪,以誦讀的經文,應該這戶人家對佛法很有研究,應該是一個信仰佛教的家庭,為什麼主人出來,看到出家人沒有什麼動作呢?所以他覺得奇怪,他就自己主動去問。

問他:「請問長者,你家裡是不是有人信仰佛法?是不是常常在聽佛法的道理?」

他面無表情,搖搖頭,他說:「我不知道什麼叫做佛法,但是你聽到的這個聲音,是我的大夫人,不曉得為什麼,從懷孕開始,一直到現在,所說的話沒有人聽得懂,她在說什麼道理,我們沒有人聽得懂。」

這位比丘就說:「能讓我和她見面嗎?」

長者說:「好啊!好啊!拜託你來看看,她到底是中了什麼邪?中了什麼魔?」

比丘進來了,這位夫人看到比丘馬上頂禮,非常恭敬,跪坐在比丘的面前,開始就互相談論起佛法,談得彼此很歡喜。

之後,長者看他們很奇怪,他們為什麼互相對答,會談得這麼歡喜呢?後來就問比丘了。

這位比丘就說:「你的大夫人,所說的話是真理妙法,恭喜你,她懷孕,這個孩子將來出世,應該是一位大智慧者。」所以叫他要好好照顧。

這位長者很歡喜,趕緊供養出家人,出家人,這位比丘回到他的精舍,就向他的比丘團宣說有這件事,這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。

日子一直過去,直到十月滿足,孩子出生了,當孩子要出生時,這位夫人她雙手合掌、跪拜,順利生下這個孩童。這個嬰兒出生時,也是一樣雙手鞠躬合掌,好像跪地的方式生下來。從此開始,這位夫人所說的妙法,已經消退掉了,又恢復過去和一般婦女一樣這樣的形態。

所以那時,比丘聽到這個家庭孩子出生了,他一直在期待。終於長者來了,來請比丘去他家裡,對他說:「我的夫人生了,生產之後,我的夫人又恢復過去的形態,請比丘大德能否去我家裡,看看這位孩子。」

比丘就帶著精舍裡的比丘群,就到長者家裡去了,把這個孩子抱出來,這位比丘一看,說:「這個孩子未來真的是人間的導師,他是一位大智慧者,將來我若有因緣,也需要向這個孩子請教。」長者很歡喜,那一天就設供來供養比丘團。

從此日子不斷過去,孩子不斷長大,從小開始就充滿智慧,超越了大人的思考,生活的形態等等,都和普通人不一樣。到了七歲的時候,比丘又帶著他的比丘群來了,這個孩子看到比丘,好像很熟悉,趕緊五體投地頂禮,尤其好像和老朋友見面一般,他們坐下來,又開始論道了。孩童與比丘對論之間,比丘群聽了也是皆大歡喜;所以比丘群覺得不可思議,這麼小的孩子,能和他們的長老比丘如此論法,尤其句句語言,都是那麼超越的智慧。之後比丘離開這個家庭回去了,

話說到這裡,佛陀就對比丘說:「以上這個故事,你們要知道,那位比丘就是古佛時代,在修行中的的迦葉,那位孩童就是我,現在的釋迦佛,所以要知道,我往昔時,就是從這位比丘聽聞摩訶衍法,摩訶衍就是大乘的教法,我從那時聽到比丘說大乘法時,我的內心就是『讚善開解』,當時內心讚嘆,覺得這些法很好,所以『讚善開解,心意歡喜不轉』。」

佛陀接著說:「當時內心的歡喜一直到,一直到孩子去投胎時,歡喜的心都沒有離開。『精進不忘,深識宿命』─從那時開始一直都很精進,在心意開解歡喜一直都很精進,絕對不會忘記,所以『深識宿命』,一直都記得過去,雖然隔了一世,還是一直記得,當時和比丘對談的語言,所以『自致無上平等正覺』,因為這樣,所以從那時開始,不斷,無上平等正覺的智慧不斷產生。」

 

佛陀繼續說了:「這就是『一聞之德乃尚如是』,『何況終日遵修道者』─意思就是說,光是聽,聽到了歡喜,歡喜的道心不轉變,不斷精進,他就能在宿命,宿命就是過去生、現在生,常常都記得,如此才能成長智慧,一直到達無上平等的正覺。」

只是聽了一次而已,一聞之德,只是聽了一次,永遠都記住的這種德,都已經是這樣了。何況我們每天在聽,每天在修行,我們每天在尊重法,當然功德就更大了。

各位,真的我們學佛,要有尊重,我們若能尊重法。法法是善,我們若法法善法,要力行在我們心中,自然就『妙觀慧中』,『種種明現』,『以顯圓融之德』。我們若能聽了之後心意開解,歡喜不轉移,若能如此,這就是常常說的--「發心如初,成佛有餘。」

聞法歡喜如初,智慧有餘,所以「善法行」,意思就是我們的心要尊重法,這就是我們在修行過程中,不能缺少的,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