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們在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。十行行(五)》當中所說第五行中的「無癡亂行」,還記得吧?

我們要如何才能離開癡亂?一定要從善解的心。所以這念善解若現前,待人處事沒有一樣行不通。所以在十行行中的第六項「善現行」,是告訴我們修行要由於無癡亂行開始累積,心若離開癡就沒有亂;所以無癡亂行之後接下來,就是要有善現行。就像人在走路,前腳跨出去,後面就要跟上,才能「進步」。

所以要無癡亂,就是要有善現,要時時善解現前;所以我們若能如此,在人群中就是人人同類。所以,也就是「故能於同類中,顯現異相,於異相中,不見有異,同異圓融,互現自在。」

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,我們若真的能善解,心沒有癡亂,我們就會像佛所說的: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壽者相、無眾生相。」還有什麼我?我們人若有了一個我,就會執著、癡迷現前。所以我們學佛,就要學一個,如何能夠離「我相」。

爭執都是因為有了一個我,而且我最大,那就很驕傲了,無法合群,所以我們要和人合群,就要離開我相,所以無我相,我們才能和人合群同類。

在人間更不能有「人相」!常常在說:「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。」我們也是人類之ㄧ,我們怎能去分別其他的人?去分別貧富貴賤呢?貧,他也是人;富或是貴也是人,所以對人我們要尊重。

不是常常說:「以佛心看人,人人不都是佛」嗎?不分貴賤貧富都是人,我們起尊重心去愛,這也叫做同類。我們若能如此,在富貴貧賤中,富者我們要去教育他,要想辦法啟開他的愛心,愛人的人最有福,富有財物,再加上內心有愛再增福,成為富中之富的人生;若是貧賤的人,我們更要想辦法來幫助他,不能輕視貧或賤。

慶豐村那裡,有一個家庭,母女倆人相依為命。在這個村子裡,有他們的大家族。

其實這對母女的生活十分落魄,女兒只是一個情字不順意,所以給她精神上很大的打擊,就變成精神錯亂、自我封閉,身體都不整理,就是關著。媽媽的身體又很不好,這對母女,一個家庭裡,非常非常髒亂,囤積了多年的垃圾。

我們發現了這個個案,想去幫助她們,他們的家族親友就是拒絕;不只是拒絕,還有那種惡言惡語:「你們是外人,來管我們的家族事?」所以他們就是這樣排斥。

但是愛心綿綿密密,絕對不放棄,所以還是用心、用心,趕緊去和他們溝通,終於感動他們家族中的一個人,所以這個人被慈濟人感動了,他就對我們說:「好吧,你們去幫助她們,我們的親族朋友,若再提出刁難,由我來處理」。

終於我們慈濟人、委員,大家好幾位就趕緊去了,遠遠聞到一陣一陣很不好聞的味道,他們還是進去,沒看到他的女兒,只看到一個瘦得皮包骨的老弱婦女,到底女兒在哪裡?關在裡面,足不出戶,看來全身都非常髒。這是第一次我們的探訪,要如何幫助她呢?當然第一,要先清理她們的家庭環境;第二,要和她溝通清理她的身體;再來,就是要説服她的家族,要把這個女孩帶去就醫。

說起來次序很順,幫助上我們有次序,但是談何容易?要是沒有充分的愛,而且要有充分的勇氣,無法接近,所以一定要用時間、用耐心、用愛心去接觸。我們的志工,不論是從外地來的,或是我們本地的,大家發揮那分愛心投入,去幫她們打掃;清出好幾車、好幾車的垃圾,這種形態實在看了很感動人,不由得不從內心起那分感恩和敬重,這是人間的活菩薩。甚至幫老媽媽,洗好澡、換好乾淨的衣服。

在這之中,在做、在付出的過程中,原本他們的家族在無形在內心對於囤積很多垃圾,成見很大,所以很排斥這個家庭,遺棄這對母女,就像人人內心都有垃圾,無法容納這對母女。看到我們愛的付出,我們在幫她們清掃的過程,同時也像在清掃他們家族人人心中的垃圾一樣,一樣把垃圾都掃出來,終於感動了;所以他們的家族,尤其是那位和我們互動、負責和他們家族溝通這位,後來他也是一起下去打掃。甚至他對我們的慈濟人說:「以後你們如果要居家關懷,要做這種事,記得告訴我,我一定要跟你們參加。」

你看,這種就是現在異類中,我們也要把他化為同類。人人心中有成見,富有的人有富有的成見,我們要如何去為他付出,去引導他。貧窮的人有貧窮的人,他自己自我封閉他的心門,或是自暴自棄、自我墮落。

看看,像這樣的家庭,我們也要把他們的家門打開,他們親族的成見,我們也要把他們的心門打開,開啟這種人類,成為「同」,有同情的心,何況是親族之緣,所以我們若有這種善現行,我們就能「於同類中,顯現異相,於異相中,不見有異」。

我們現在他的面前,讓他知道人與人之間應該要互愛,何況你們是親族之緣,所以我們在他們這種,異類、異相不同的境界,我們的心、他們的心,開始的時候是不同的境界,在不同的境界中,要把它變成同樣的境界,就是一個「愛」字。

所以才說「不見有異」,在這個異類中不見有異,他們的心境和我們的心境不同,我們可以把他們同化,就不覺得他們的心境是什麼,後來他們也和我們一樣的心境,就是有同樣一個愛心,所以我們若打開了人相、或是壽者相、或是眾生相,這些相都打開了,我們的心胸就很開闊,就能有遼闊的心包容一切,所以「同異圓融,戶現自在」。

只要我們的心門打開,何況人與人之間,何況人和萬物的境界,應該我們都能同異圓融。同與不同我們都能包容,這就叫做「善現」。

你若能用開闊的心,不論你在什麼樣的群體中,也一樣很受歡迎。何況在貧窮人群中,更是他們生命中的貴人!

在老人壽者,老人群中很愛慈濟人,我們若去養老院、老人院,他們會說:「你們怎麼這麼久才來?我很想你!」看,也是一樣,善現在那裡,人人歡喜。

何況面對眾生萬物,我們不去傷害,我們還要去愛,尤其是我們都相信,大地眾生皆有佛性,所以我們尊重生命,我們尊重愛。

所以佛陀就對我們說:「我們要好好把我們心中的愛清淨,人之初那念本性的愛,人不要有欲,私人私我的愛欲很危險,有了私人私我的愛欲,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都現前了,所以見解就變成一種色的分別。」所以《四十二章經》裡,也是有這段話說:「佛言,愛欲之於人,由執炬火逆風而行,愚者不釋炬,必有燒手之患。」

所以我們學佛,要時時淨化我們的心,我們的心若淨化了,心境若寧靜了,外面什麼樣的境界都影響不了我們。假使我們私己私愛的心一起,佛陀說:「就像我們逆風拿一支火把,風若吹過來,火一定燒到我們的手。」

就像剛才說的這個個案,這個女孩就是一個愛,愛情、愛欲太執著了,所以情不順利,就受影響變成精神錯亂。像這樣的人生,就像拿一把火,逆風燒到手。

行菩薩道,就是沒有私我這種欲愛,有的愛就是要如何撫平眾生心靈的創傷?要如何去幫助在苦難中掙扎的人生?所以同一個個案裡,我們能看出佛法,佛陀教育我們的「善現行」。

善就是無惡,我們現在每一個人群中,不論有沒有和我們同心同志願的人,不論有沒有,我們在他們的群體中,必受歡迎,一定是受歡迎的。

在富有人群中、在貧窮人群中、在惡念人群中,我們都能想辦法如何同化他,在異類中能不讓人感覺我們和別人是異類,我們可以和他們同坐同行,用身行去感化他,這樣就能「同異圓融,互現自在」。他們也自在,我們也自在;我們能再引導那個家族的人去行善,能讓這對母女被大家族接受。

看,已經被他們接受了,這個家族能夠接受這對母女,這難道不是同異圓融嗎?這難道不是互現自在?他們歡喜,我們也很法喜。他們得到的是歡喜,我們得到的是法喜。

各位我們學佛,真的要日日用心,在什麼樣的環境中,不影響我們的心,也不影響我們所立的志。心是愛心、志是志願--「觀世音菩薩大愛的心,地藏菩薩堅定的志願。」能如此,無論在什麼地方,都叫做「善現行」。

所以我們大家要時時多用心。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