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看看外面的天色,從天色昏暗逐漸到天亮。因為天亮了,所以鳥兒也清醒了,蟲也清醒了。

天色昏暗的時候是怎樣的暗?是不是陽光不見了?太陽是不是丟掉了?或是消失掉了?然後到了天亮的時候,忽然間又生出了一個太陽?其實都不是,原來的太陽還是太陽,只是在宇宙間有星體運動的現象而已,太陽、地球和月亮,有自轉、公轉,非常合軌道,每二十四小時中日夜輪轉。

以過去印度的說法,就是晝夜有六時,晝三時、夜三時,我們現在就是以廿四小時為一晝夜。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,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係,就是地球的自轉不斷地改變了它面對著太陽的一面。你看,若是到了晚上,就是從下午六點開始,已經天色暗了,慢慢地天黑了;若是夏天,到早上清早四點多就慢慢天亮了;一直到了秋分日夜對半的時候,那就差不多從五、六點開始,天色開始明亮,就可以很清楚的開始看到大地的景象。

晚上大地都看不到,就是因為太陽被地球遮蓋起來,所以因為地球自轉,遮蔽了太陽光的時候,就稱為晚上。當到了晚上的時候我們要外面行走,要靠路燈來照路,不然我們出去的時候,我們要走的路看不到。

這就是比之於我們凡夫,其實我們人人本性光明,一真如、一法界,本來就是智慧——清淨的智慧,還是在我們的本性當中。有了智慧,我們能照見一切,人事物理有什麼事情我們不透徹、不清楚呢?只有一樣就是無明。無明微微一動,我們好像整片的心地智慧,都被無明遮蓋起來。所以遮蓋起來就像是晚上了。

所以我們學佛的時候,要研究我們的心在那裡?同樣我們也要如此探討。智慧受到無明遮蓋,有幾項東西來遮蓋呢?大概說起來有五項:

這五項會覆蓋我們的智慧,這五項就是;第一是「貪」;第二是「瞋」;第三是「睡眠」;第四是「掉悔」;第五是「疑」。

這五項會蓋覆我們的智慧,會把我們遮起來,把我們蓋起來,覆蓋住我們的智慧。就好像是一盞燈,本來是那麼的亮,我們若是用一塊很厚的布蓋住,光亮透不出來。又如太陽光,太陽的光線很亮,但若你在一處室內的地方,窗戶都關起來,如此這個室內也都整個暗了,就是不讓光線有透進來的時候。所以這就是覆蓋,把它遮蓋起來。

有這五項:貪會蓋住我們,使得我們清淨的本性被煩惱蓋住,我們清淨的智慧就消失了,所以消失掉我們清淨的智慧,我們就容易無明妄動,煩惱產生就造業了,變成了罪業果報產生出來。

所以我們必定要去瞭解,是什麼東西蓋住我們了,我們要趕緊來尋找。

貪欲實在是最傷害慧命的,所以貪欲就是從執著開始。我們人若是有了執著,一個貪字生起,再加上了執著,五欲的境界就會現前。前面不是說過了嗎:「我們的根和外面的塵、境會合,我們的心被它引誘走了,所以三項合一,就是無明覆蓋。」這些起因只不過是因為一點點妄念的微動而已,所以我們的心性,我們要照顧好。

所以五蓋的第一蓋就是欲蓋、就是貪,貪欲把我們蓋住了。

第二就是瞋恚,瞋恚也會覆蓋,所以說:「違情之境懷忿怒以蓋心性。」這是人之常情啊!

人云:「修行要覺悟。」我們是覺悟之後的有情,那就是智慧。但是我們背覺合塵,我們已經違背了真正應該要覺悟的道路,所以我們就和塵,外面的境界的塵境會合。

所以這裡說:「違情之境懷忿怒。」就是說,我們對於真正應該要覺有情的境界,我們都違背去。我們現在和外面的境界再會合,我們心中的貪念得不到的時候就會忿怒,我們的心懷恨、懷怨、懷仇,整個肚子裡都是怨、恨、仇,怒氣就慢慢一直產生出來。這就是第二的瞋蓋。

當我們一發怒起來,什麼真情、倫理都沒有了,所以稱作「違」,全部都違背了。在內心當中都是滿懷著怨氣,無論對他再怎麼樣的好也都是沒有感受。

古人有句話說:「九餐米糕不論,一頓冷粥常常拿起來說。」意思就是說:「平常時我們對他很好、很好,九遍都很好,只是有一次不好而已,如此,九次的恩情就是一筆勾銷,就是只記得一遍那樣不好的事情。」這就是我們凡夫,所以我們會造業、造罪,不懂得善解,光是會計較、懷仇、懷恨。

第三,第三層的覆蓋就是睡眠了。

各位,時間到底有多少呢?我們日夜各半,白天也才只有幾個小時?從天亮開始時候,若是說從六點開始,六點開始就已經很早了。六點以前,我們修行者在三點多敲板,四點上殿,開始做早課,這都是為我們自己做的。到了六點我們下殿,就開始一天,除了早齋以外,我們可以發揮良能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呢?我們若是從六點開始計算,就算連同早齋的時間也算進去,一直到下午六點之前,這樣到底有多久的時間呢?時間實在是不夠。

六點以後工作結束,又開始準備要收工了,接下來就又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了。在接下來的時間,我們到底是要用功呢?還是要浪費時間?這些時間都是屬於自己的。是要應用它?或是把它浪費掉?何況睡的時間!睡就是每一天每一個人都有小死的時間。

若是大死就是等來生,若是小死就是等待明天。

今晚不論是十點休息,隔天早上三點五十分敲板,這樣可以休息多久呢?這樣是夠或是不夠呢?有的人就說:「不夠。怎麼會睡那麼少呢?不是一天做三等分?八小時工作,八小時休息,八小時睡覺。」

休息和睡,這樣就佔去了三分之二的時間。一整天下來真的工作的時間只有八個小時,真正上班的人說八個小時,做事只用了三分之一的時間。

想想看,我們以一個人六十歲的年齡來說,我們在二十歲之前,都是在讀書、修費,依靠父母的時候。這還是比較早的時代的人的生活形態,到現在,很多慈青已經二十多歲了都還在讀書,有的讀到二、三十歲。

你想,就算他年滿二十歲就已經開始工作,到了六十歲要退休,這樣工作的時間也不過是四十年。其實四十年之中,抓長一點來計算,忽略假日等等因素,把這四十年的時間又只計算它的三分之一,每天上班八個小時。四十年的三分之一才只有多少的時間?不過才十多年而已。

何況現在的人,開始就說:「我已經做了十多年了,應該是閒眾了,我應該是要休息的時候了。」

想想看,人生真正的價值,是身體能夠發揮功能,對人有利益,能幫助別人,對於人生有互動,這才是真正的人生。

我們若是說有呼吸就是人生,那只是在消費而已。以佛法來說,只是在消福。光是在享受,消耗大地的物資,對於人群什麼都沒有奉獻,這是消費人生、是消福人生。

想一想,我們應該要把握時間。

環保志工,你們看看,晚上十一、二點還在外面。那是我一次再一次的說:「不行,這樣不行,你們不要半夜還在外面。」但是有的人說:「不能暗暗的半夜還在外面,那我們能不能夠一大早出門?」問他:「什麼叫做一早?」他就回答:「凌晨就是一早。」再問他:「凌晨是幾點開始?」他就說:「一點、兩點那都是一早!」

你看,兩、三點、三、四點他們都已經開始了,問他們說:「你們為什麼要那麼早?」他們會說:「師父不是說過:『人生時間不多,多睡多浪費,多作多賺的。』」

是啊!多作多賺,這些都是在一念間。所以睡眠對我們而言,會減損我們的慧命,所以我們不應該消耗讓我們的慧命。在這一生中明明有著這麼多的好因緣,卻總是在休息、睡覺,白白落廢掉。這樣實在是很消磨人生。

何況我們的德、德行要能夠成長就要把握時間。我們才能去付出在人間,所以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這很重要。

何況說睡,睡眠蓋是「心昏身重」,我們的心會紛紛擾擾不清醒,都是因為睡得愈多,所以頭會愈昏、想事情會愈想不清楚。有的人說:「怎麼了?你還沒有睡醒嗎?」就是指這個狀況。

因為睡,人雖然是醒了,眼睛已經開始在和外境接觸了,但是頭腦裡面其實還在睡覺。因為養成了睡、昏沉的習慣,所以心昏。

就像雖然我們的心,雖然可以和外在的環境互相接觸,但是我們昏沉的心境還是被覆蓋住,所以聽不出來別人和我們說的話,我們分辨不出什麼是真的或是假的法,我們分別不出善惡的語言。所以心渾沌還沒有清醒,就像還沒有天亮一般。所以說「心昏身重」。

而且,睡多了,起床之後不會比較輕鬆,相對的,睡得愈久、身體也愈痛。全身很重!

所以各位,我們真的要提起我們的精神。第一,要疼惜我們的慧命;第二,我們要把握我們的生命;第三,我們要趕緊去奉獻;第四,我們真的不想當眾生,只是活著作消費的人,我們是要做人生。真正的人生是要和人互動的,所以我們要很小心。

若對自己的慧命,你多睡一分,你的慧命就多一分的昏沈。因為睡眠是五蓋之一,五蓋會覆蓋你,尤其是這個睡眠蓋,都會讓人以為:「我是沒有錯的。」所以他理所當然就不斷一直昏沉下去,所以「心昏身重」。對我們自己的慧命、生命都沒有利益。

「不為其用以蓋心性也。」我們的光明、智慧,無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無法在事、物、理之間去清楚、分明去發揮,這樣是不是很可惜呢?

所以往生者叫做長眠;一日的休息叫做小死。所以我們的小死要短一點,就是睡眠要短一點,不要一直想要長眠。長眠和死有什麼差別呢?所以各位,我們要好好把握我們的心,心要在時間上好好的運用。

所以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,在這個時間當中,也要我們去精進,我們的德行才會普遍。我們如果不去精進,只是走在原地,時光也是同樣在過;身體的衰邁、體弱,也是同樣一直在老化。

各位,我們要把握這個時間,體力、身體、年齡都還可以的時候,我們要盡量的發揮我們的良能、效用。

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。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