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們在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。正見多聞》說過了,佛陀的教育,就是不離開要怎麼樣顧守我們的道業,道業要能夠顧守好,就要守好這念心。

所以經典裡面說「貪瞋癡業,能令眾生墮落於地獄、餓鬼、畜牲受苦」。這些我們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。正見多聞》說過了。

所以說起來煩惱也可以說是「貪、瞋、癡」;「貪、瞋、癡」就是三毒。所以雖然名稱是「貪、瞋、癡」,但是離不開煩惱。所以,可以是三,也可以說是一。

光說一就是煩惱,煩惱可以分為三,從三再分為六,從六再分成十八,從十八可以分成很多。八萬四千煩惱,就是在一念無明,就是一。

所以這念無明是從何而起?從心!所以才常常跟大家說要照顧好這念心。

因為我們要是這念心沒有顧守好,就發於六情。因為「貪、瞋、癡」就是發於六情,六情就是從六根開始,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,緣著外面的六塵,從內心起取著,「識」去分別,所以使得人間產生混亂。

人與人之間的問題,都來自於貪著一念情恩,乃至於心念不正確——你看現在的社會,為情自殺、為情殺人、為情被殺。你看,情字多纏人!纏住我們的心。

所以我們常常說,要談「情」,既然學佛,我們要轉「迷情」為「覺有情」。當然作人不能無情,但是你用的是什麼情?如果是迷情——比如異性的感情,就會顛倒人生。

看,父母幾十年的撫養,父母為孩子付出是多麼辛苦啊!不過現在的父母,不求孩子如何回報,只求孩子身心健康,在生活發展上正常,這就是父母他們所要求的。

所以孔夫子的弟子問孔夫子說:「怎麼樣才叫做孝?」孔夫子的回答就是:「不讓父母擔憂就是孝。因為父母『唯其疾之憂』——父母一直擔心孩子有疾病。」

這個疾是身體的疾病嗎?身體的疾病要醫藥可以醫,最可怕的是心理疾病,就是不正確的思想。

這種不正確的思想,心多數都被情字所迷,可以為了認識幾天的人,來違背父母,讓父母擔憂,讓父母辛苦,這種情到底是什麼東西?怎麼這麼纏,纏得讓這顆心生病!這種心病這也是讓父母煩惱的。

現在青少年,十幾歲就開始在意亂情迷,讀書不好好讀書,就是同樣為了感情在糾纏,也是同樣發生問題,不是自殺,就是毀掉別人。這種自殺、被殺、殺人,都是心理毛病,父母很擔心。

要等待一個孩子長大,要給他正常的學業、正常的家業、正常的事業,這就是父母所期待的。但是現在社會家庭會亂,就是出在一個心。這種心的煩惱真的是非常多,其中光是一個情就夠亂了。所以這種纏綿的感情,就會始眾生迷,使眾生「貪、瞋、癡」。

這種癡念就是無明,就是煩惱。因為癡念,所以「使令眾生墮於地育、餓鬼、畜生」,這就是人生的苦難。所以我們學佛很重要的就是要好好顧好這念心。

再來說,我們如果在地獄、餓鬼、畜牲中受罪,罪業若報盡了,那就再來人間了。但就算在人間也是一樣受苦,因為在過去造業時,自然沒有造福業,沒有帶福來生人間。

所以:「若生人生,得貧窮孤露、兇狠頑鈍、愚迷無知,諸煩惱報。意業既有如此惡果是故。」

我們大家應該從今天開始要好好懺悔,不然就算是業報受盡得以回到人間,在人間還要繼續受苦,就是要受「貧窮孤露」的苦。

貧窮——如果說到貧窮,一下子就會浮現很多個案。看得到的是個案,讓我們看不到的是普遍受苦受難的眾生。

我們可以看到多少苦難人呢?當然我們所看得到的,就可以設法去救他,改善他的生活。醫院有多少孤老無依?或是老而孤單?雖然有孩子、有家屬,卻沒有人要照顧他。這種「孤」,不只是貧,雖然貧是很可憐,但是這種在貧窮之外還孤露,這樣的人生很多。

還有「兇狠頑鈍」,這種人心狠手辣,別人對他好,他還不領情,不想接受別人的情,覺得別人對他好是應該的。所以看看有多少人,父母為他辛苦操勞,長大後不去了解父母的辛苦,懶做勤用,什麼都不做,但是很會花錢。

無論是在風月場所或是賭博場中,在那裡醉生夢死,回家又要伸手向父母要錢。父母如果不能讓他滿足,他就會殺、打父母。這種事在社會上很多。

這種在內心沒有絲毫的感恩,沒有一分一毫的愛,對自己的親人長輩都敢殺了,何況其他呢?這種人就是過去造惡之後,經過了三惡道,他還是不改。就像人間社會上有人作科犯案,抓去受法律制裁,徒刑期滿時,出來還是繼續去尋仇、尋怨,都沒有想到:「過去我曾經傷害過人,過去我也有錯。」沒有反省,沒有懺悔,所以心中只有仇、只有怨、只有恨。

這種人都是孤露,這種人也算是貧窮,因為除了物資貧窮以外,是心中缺乏愛,欠缺感恩、欠缺情。這種人生,都可以列入「貧窮孤露」,這種心態都是不正常的心態。

包括自殺傾向,這也是不正常的心態。

現在有一種病名叫做「躁鬱症、憂鬱症、精神分裂症」,這都是在精神方面。

那一天我們醫院的院長和醫生進來談起,之間我就問起:「這麼多的病症,得病了都會想要尋求治療,想看看能不能夠用藥物醫治。但是為甚麼有一種病,就是隱藏他有這種的疾病,不願意去找醫生?所以讓他的病情愈積愈深?到了最後稍微不注意,他就會自殺!」我就問他們:「到底他的病因,這種病的病因是從那裡來?」他們就說:「基因。」當然他們說了很多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基因。

我就說:「這是不是業呢?」如果說是基因,那還只是一顆種子,對我們來說就是業。業從那裡來?就是從無明,有病就要公開講:「我有這樣的病,所以我要趕緊服藥、看醫生。」這種病只要為他增加抗壓力就可以慢慢醫治。

但他的壓力也並不是因為工作很忙,讓他有很多壓力。不是,是他的內心不斷一直有自己的壓力,這是一種心理病態,所以他沒有去傷害別人,而是傷害自己,這也是心病。

世間現在科學發達,什麼病都可以公開,什麼病都可以治療,但是竟然有這樣的病卻不能面對現實,這就是社會人有身心的毛病,就會隱瞞。

我們常常都說懺悔,懺悔就是不隱瞞。我們如果有做錯事要趕快說;如果有心裡的偏差要趕緊找人表達,所以叫做「發露懺悔」。所以在叢林中,常常都有集眾懺摩,意思也就是這樣。

「我要讓你們知道,我最近的心態有什麼偏差,我道理都知道,只是想不開,找人來談一談。」那一位和你說話比較投機,我們向他傾吐,對方就會想辦法來幫助我們,這樣也叫做懺悔。沒有把心中的煩惱壓住,我們可以把內心的煩惱打開,讓大家知道我有這樣的煩惱。

如果可以這樣,雖然道理我們知道,但是心中很多煩惱,沒有人提醒我們就是不透徹。如果有人來提醒我們都知道的道理其中一句,我們就會說:「這些道理我本來就都知道,只是沒有想到可以往這方面用功。」經過提醒之後,才能運用本來就知道的道理,來消除那種被困住、纏住的境界,這樣煩惱才能解開。

所以眾生就是在這種頑鈍。有時人家來說我們,我們不肯接受、很頑固,或是較鈍根,這都是過去的無明累積而來。這種愚迷我們不能放任它,有所愚迷較需要有人來接引,為我們引路,要不然永遠都是不斷的沉淪下去,不斷在人間、在地獄三惡道中,或是在人間「貧窮孤露、兇狠頑鈍、愚迷無知」惡性循環不斷下去,那就是苦不堪言了。

種種煩惱報,都是從意業起,所以我們學佛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要顧好心。煩惱就是從意業,意業就是心——心內的煩惱。而且心就是我們觀念傾向,所以我們學佛,真的不能疏忽了這念心。這念心會使我們產生八萬四千煩惱,多可怕!八萬四千無量無數煩惱,都是出自於很簡單的一念心。

只要我們用很單純的心,守持好,複雜的煩惱就可以消除。所以請大家多用心啊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