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前面說過,「卅七助道品」的開頭,就是「四念處」,接下來就是「四正勤」。

「四正勤」就是我們要提高警覺,要很謹慎注意我們的心靜,若是一念惡生,我們要趕緊斷除,不要有這念惡念。假使未生惡,我們要好好將這念心照顧好,這片心地要讓它清淨無染,這就是「諸惡莫做、諸惡莫生」。

但是我們更要「眾善奉行」,假如未生善要趕緊培養,讓它增長起來。大家不只是自己,要好好開始這分愛心。愛心的種子既然有了,我們就要趕緊讓它有因緣成長愛的種子。所以「未生善令生」。

「已生善」我們現在已經善根增長了,不要半途就讓它斷掉了,既然有善就要趕緊知道這條道路是對的,我們還要自我加強這個善念,當然要積極行善。除了自己增長善念以外,我們也要把因緣帶給別人,也能同時增長,這就是我們常常在說的「愛灑人間」。

慈濟人到處「愛灑人間」,就是要將這念善的種子,在這個世間、社會、人人的心中,我們要播種下去這念愛,這必定要去製造因緣。

所以精進就是勤,要勤。惡的方面我們要很謹慎,不要讓他生起來;善的方面我們要很努力,趕快令其成就,這就是「正四勤」簡單的解釋。其實,這也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做得到,而且要提高警覺。四正勤非常重要。

接下來就是「四如意足」:

如意的意思是說,在順境中,勇往直前,不會遇到其他的逆境,就算是有逆境,也都是作為我們的「增上緣」。何況我們若是勤而精進,都是好的增上緣、善的增上緣。就算我們遇到逆境,我們也要將之當作增上緣,這就是講究我們心理的調適。

比如說「欲如意足」,欲如意足能讓我們「修道趣果」,所以稱為「欲如意足」。「欲」就是我們的希望,我們的願,我們若發起了願心,這種追求的心願就強了。

我們如果沒有追求,那怕發心立願,如果沒有這個欲,這個追求的希望,這樣無論是發心或是立願,都產生不出力量來。所以我們必定要有這個「欲如意」,只要你希望,只要你去追求。

所以我常有一句話說:「有心就有福,有願就有力。」其實這句話所說得就是「欲如意足。」只要你發願,只要你發心,你能去追求,這樣就有力量了。

是啊!確實我們每天都在看,慈濟人在我們的大愛電視台,每天都有好的榜樣、入藏經中的人物,出現在我們面前。光是說「草根菩提」所看到的,那就是在北區的中和區,有一位陳寶蓮老菩薩和她的老先生,這兩位菩薩,真的可以作為我們發心立願的榜樣。

其實老先生年輕的時候,也是很高階的軍官,看他在草根菩提,看他和老蔣總統,在一起拍照,那樣的風光,是常常有的機會,可見得他的官階應該很高。但是這位老菩薩陳寶蓮,她說:「我年輕的時候,我本來想去出家。」好像她的姊妹當中已經有人出家了,所以本來她也是想要出家的,只是她一直在找,想找一個好的道場、好的師父,不過沒有那個緣,所以那個因緣錯過,沒有那個緣。後來另外一波的緣產生,所以和這位先生結婚了。

兩個人都是十分淡泊生活的人,他們兩位都是相當善良的人。雖然他們沒有孩子,兩個人都七、八十歲了,但是生活就是那麼節儉,那麼淡泊。

看到大愛台的記者去訪問他,可以看得出來老先生年輕的時候一定很風光,也是將才。老來也還有那分將才,十分沉著。他就跟我們的同仁說:「你看我們的生活就是如此簡單。你看,房子都已經破爛了,我們也沒有修理。若是要油漆的時後,都是我們自己油漆的。」

甚至陳寶蓮菩薩也說:「自從我們結婚之後,我沒去讓人洗過一次頭髮,我也沒有看過電影,我也沒有去過委託行。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過,很節儉。我們一天吃一餐,省吃儉用。」

你們可知道,因為他們如此的省吃儉用,所以已經捐了兩個榮譽董事了。 左右鄰居就說:「你們住得這麼差、吃得這麼差、穿得這麼差,你們怎麼有錢可以捐?」他們就說:「生活過得去就好,作人真正的目的,就是能幫助別人。我們慈濟就是可以幫助別人,人多合起來,力量就大。不只是可以幫助台灣的人而已,還能夠幫助到國外貧困的人。」

他們說:「你看,看看國外那些孩子,餓到肚子那麼大一個,手腳那麼細瘦,你看,多可憐!我們這樣的生活已經很好過了。」你看,生活就是如此淡泊。不過,他們就是很精進,無論是什麼樣志工的活動,他們都會參與。或者是醫療志工,他們也常常來。最重要的就是環保志工,兩個老人一起出去做環保。

更難得的,他們還是委員,他們的會員,比起年輕委員的會員還要多。因為那種淡泊的生活,那種的輕柔,尤其是對人人都是善,與人無爭、與事無爭、與世無爭,這樣的人生,所以他結了很多的好人緣,所以他們的會員很多。所以做一個很稱職的委員,很好的志工,環保很精進,對自己的生活就是那麼淡泊,你們想,這若不是發心立願,他的內心就是有這一分的追求,就是付出,這種也叫做愛的如意足、欲的如意足。

他們的發心發願就是付出愛心,兩夫妻沒有兒子,沒有女兒,但是兩個人卻能夠同心、同道、同志願,過著這麼淡泊簡單的生活。他們穿的衣服,他們都說沒有買過,都是撿別人的舊衣服。看,他們這樣的人生,實在是很富有的人生。所以這也叫做「欲如意足」。

這個「欲」就是希望的精進,就是立願向前不休息的精進,所以這種欲望精進就稱為「欲如意足」。

「足」就是「腳」,有腳才能走路,有腳走路才能自在。願意去修福、願意去修慧,你看他們生活的自在淡泊,這是不是智慧呢?他們做委員、做環保,保護地球,愛護人生,這不也是在修福嗎?所以「福慧雙修」,這叫做「欲如意足」。

再來就是「念」—「念如意足」,就是要我們「念念一心,住於正理」。很重要!我們的心要照顧好,前念、後念、念念一心,這念心就是要在正理中。我們學佛不能偏邪,我們一旦偏了,我們的慧命就容易夭折。所以要成長我們的慧命,一定要站好正理,所以這個「正理」就是「正念」,前念、後念,念念皆正。這叫做「念如意足」。

看到我們的大愛劇場,有個很孝順的孩子,他在台北有個很好的工作,因為媽媽生病了,有時候把媽媽帶到台北時,媽媽不習慣,他的媽媽就是喜歡住在大林,因為他們老家在大林。老人不適應都市的生活。媽媽年輕的時候住在大林就是在幫人洗頭髮,在村子裡也認識很多人,其實她也是慈濟的會員。這位媽媽年紀大了,得了癌症。

她的兒子就想:「家裏就只有我一個兒子,我不回去照顧媽媽,那有誰能去照顧呢?」他沒有其他的兄弟姊妹,他覺得,媽媽只有一個,事業可以再找,所以就像他的老闆辭職。但是老闆覺得這個人才很好,不能放他走,所以一直挽留他。他就說:「我這次回去照顧我的媽媽,我不知道要陪伴她幾年?所以我還是辭職。」老闆說:「你將來如果要找工作,不會很容易找喔!」他說:「媽媽只有一個,工作可以從新再來。」所以老闆非常稱讚他,就說:「不管多久,我就是要等你。你安心回去照顧媽媽,我可以讓你留著這個職務。」所以他就回大林照顧媽媽了。

我們常常聽到,明月、鶯鶯他們在分享,在心蓮病房有一個年輕人,照顧媽媽無微不至,把媽媽當成自己的小女兒一般,這樣的疼愛,這樣的照顧。

但是他的隔壁床,卻是一位媽媽在照顧女兒,這位媽媽照顧女兒,照顧到無為不至。這個女兒也是癌症,住在心蓮病房。這位媽媽很埋怨,她一直說:「這個女而就是被我的迷信耽誤了。當她開始生病的時候,都去問神。神都指點說我這個女兒本來就是有這樣的運。」所以去祭拜、去求藥給她吃,吃神開的藥籤、吃乩童開的藥,所以病情不斷延誤。等到去醫院給醫生看診,醫生說:「要馬上開刀。」她又跑去問神,神、乩童還是說不能開刀,開刀會馬上…所以這個媽媽就怕了,又是再度的延誤。

等到發現不行了,來到大林慈濟醫院,醫師就說:「妳就好好讓她在這裡盡人事。」所以這個媽媽知道了之後就很自責,因為這個女兒是被他的迷信延誤了病情而害了。

所以說起來「正念」很重要,迷信一點點的錯誤,人就會步步錯誤。所以「四如意足」裡面說得「念如意」要很用心,照顧好我們的這念正念,無論是前念、後念,念念都要守於「正理」。這樣,我們的人生就不會這麼痛苦了。

我們都要知道人生自然的法則,人生這條路到底有多長?人生的生命有多長?長度我們不知道。我常常說:「我們要好好拓寬我們人生生命的寬度。甚至我們要很用心深入深度。人生不能膚膚淺淺這樣就過去,我們必定要使用我們生命的價值。除了拓寬,我們還要深入以外,我們要做一個夠分量,就是厚度要夠,就是要利用人生。」

身體是載道器,要讓我們在人生道上達到有價值的人生,就要利用這個身體。所以健康的時候,我們要很甘願做、歡喜,這樣就有價值了。假使有病痛的時候,我們要明白自然的法則,強留不得很痛苦。所以不知道有多長的長度,但若我們有想到我們有拓寬生命的寬度,我們就能夠安心了。我們有投入的深度,我們達到人生的份量,做出有內容的人生,這樣我們就要很安慰了。這就是「念如意足」。

再來就是「進」—「精進如意足」。精進就是勇往直前,這幾天一直跟大家說:「大菩提道直。」所以這條康莊的菩提道路,實在是很直很平坦,只要我們方向正確,我們那會有什麼困難呢!

有的人說:「我還有困難,我還有責任,我還有事業,我還有職業,我還有家業,我還有…」哇!真的很多。所以真的要走上這條菩提道不簡單。

所以我們一發心起來,這條菩提道就很直,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一條的菩提道,我們就要勇往直前,這叫做「精進」,精進直前就功無間斷。我們的精進如果向前直進,我們所做得一切就沒有間斷,功德也就不會間斷。「功」就是由我們的內心起,內能自謙就是「功」,我們的修行,能常常提醒我們不要太自大,我們要精進、勤。

第四是「慧如意足」,就是以真理或是真心本性,我們能觀照,我們的智慧能夠觀照一切,自然能離開雜念妄想,這樣,就不會意亂,所以這就是要啟發智慧。常常在說,我們有與佛同等的智慧本性,我們的慧性不遷、不變、不減、不滅,所以我們原來就有這分的智慧,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從內心啟發出來,所以「慧如意足」很重要,這就是運用智慧之光,能照徹那種迷茫陰霾的人生,如果能這樣,我們的意就不會亂了。

學佛就是要學得精進,無雜、無混亂,所以這都要用智慧來選擇。所以「四如意足」很重要。

所以大家要時時用心啊!不要讓我們的心好不容易得遇佛法,如果我們無法將我們的心堅定下去,若不能好好利用這個身體來精進對人群、社會付出,若不能做到這些,就算性命再長也都是空白。雖然很長,但是路很窄、很薄,沒有內容,這樣的人生有什麼用呢?

所以我們不但要有「四念處」、「四正勤」,還要「四如意足」。這就是「卅七助道品」的開頭。當然,後面還有「五根」、「五力」、「七菩提分」、「八正道分」,不過前面這些要先建立好,這樣我們的觀念才能正確,我們的道路才不會偏差。

所以請大家要時時用心啊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