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福者時時平安,有慧者日日心寬;我們常常要感恩平安的時刻,有這個平安,那就是因為我們有福。福不是求來的,福就是造來的。

我們要平時語默動靜、起心動念、舉手投足,我們要培養這念福。「福」就是「修養」--時時起好心,對人時時說好話。

我們能歡喜對人說好話、向人祝福,是因為我們的心歡喜;我們若是在生氣不高興,看到人你就不想和人家打招呼了,而且臉色也不好看!

我們若是歡喜,第一個動作就在我們的色,我們的臉色。臉部的功能就是展露笑容。我們要做人的一面鏡子;讓人看到這面鏡子,是在笑的面容,自然看到這面笑容的鏡子,他也一樣會笑。這就是我們一切的動作;哪怕是舉手投足,或是一顰一笑,這都能令人起歡喜心,這叫做「福緣」。

「福」就是「對人好,令人歡喜」,這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要造福也沒什麼困難,只要你好好修養,看到人招呼說好話,用好的形態對人,這就是在積福緣。

所以有福者時時平安。大家看到我們都是歡喜,彼此又祝福我們;我們祝福他,他再祝福我們。所以你付出其實是自得,這都是福。

有慧者就日日心寬。你要有歡喜心,就是心要能寬。我們的心量若很窄,看到人來就不歡喜了--好像人若多我們會很忙,好像人若來就會損我們,這樣就是「沒智慧,心不寬」。

我們學佛就是要學一個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。我們的肚量要很大很寬;就是看到人來,我們要很歡喜招呼人。

常常師父都對大家說:「每個人身上都是我們的大藏經。」愈多人來,就是我們的藏經愈裝愈多。每一個人的舉止動作,他的習氣表現等等…,無不都是帶給我們常識,開啟我們的智慧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日日心寬。

又常常對大家說:「靜思法脈要相傳。」這種「克己復禮」的精神,我們要時時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克已是要顧好我們的心。

克勤、克儉固然很好,我們還要「克難」--我們的心要時時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人,什麼樣的境界,我們自己的內心,一定要克服過去。不只是日常的生活做事,不只,即使是我們的心地,有緣無緣,在我們的內心,我們都要克服。

對任何人我們都要有歡喜心,所以這是「心寬」。心寬的人就是最有智慧的人!尤其是我們這個天下的大家庭;入我們的門來,人人都是我們的慈濟人,慈濟宗門大家庭。所以我們的心宅就是要很開闊,所以大家要時時顧好這念心。

時日就是不斷這樣子消逝,不是年過了就好!我們的心年,心的年我們要時時保護好;舊的習氣放棄了,新的佛法是日日新、茍日新,要常常布置我們的內心。所以我們現在開始要記得:「有福者時時平安、有慧者日日心寬。」所以我們要「福慧雙修」,才能「平安心寬」。

所以覺者把握剎那為永恆,迷之就虛度光陰後悔遲!所以我們要時時保持著這分覺悟!

佛乃是宇宙中的大覺者,我們是學佛者,我們依照佛陀的教法,依教奉行。過去「法譬如水」法綿綿流長下來,我們大家每天都在這個地方,在潤濕;我們的心地一直有法水在滋潤我們,所以我們應該也要從微分的覺悟不斷累積。

所以要記得,當你發那念好心時,當你立那分弘願時,那時就是永恆了。當你發大心,那個時刻叫做佛心;當你立弘願,那個時刻就是佛的願;所以從那念間開始,應該就要永恆了。

所以你我都曾發心立願過了,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那分初心--最初那念心。所以叫做「把握剎那為永恆」,就是你最初那念心,就是我們的永遠永遠。

從微分的小覺悟,不斷不斷累積,將佛陀的法水,我們不斷來滋潤我們的心地,所以慧命就不斷增長了。

不要再迷失了,我們若迷,迷之就虛度光陰後悔遲了!因為時日不斷過去,這樣一直過去的光陰,我們人間的壽命,就是不斷減少了!壽命隨著光陰消逝,我們的慧命,就要隨著我們法水滋潤,要快增長起來。

所以每天用心聽聞佛法,就是要用在日常生活中。這也是一直對大家說:「佛心放在裡面,把佛法行在外面,能入人群中去,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理念。」

有福者時時平安,有慧者日日心寬;我們常常要感恩平安的時刻,有這個平安,那就是因為我們有福。福不是求來的,福就是造來的。

我們要平時語默動靜、起心動念、舉手投足,我們要培養這念福。「福」就是「修養」--時時起好心,對人時時說好話。

我們能歡喜對人說好話、向人祝福,是因為我們的心歡喜;我們若是在生氣不高興,看到人你就不想和人家打招呼了,而且臉色也不好看!

我們若是歡喜,第一個動作就在我們的色,我們的臉色。臉部的功能就是展露笑容。我們要做人的一面鏡子;讓人看到這面鏡子,是在笑的面容,自然看到這面笑容的鏡子,他也一樣會笑。這就是我們一切的動作;哪怕是舉手投足,或是一顰一笑,這都能令人起歡喜心,這叫做「福緣」。

「福」就是「對人好,令人歡喜」,這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要造福也沒什麼困難,只要你好好修養,看到人招呼說好話,用好的形態對人,這就是在積福緣。

所以有福者時時平安。大家看到我們都是歡喜,彼此又祝福我們;我們祝福他,他再祝福我們。所以你付出其實是自得,這都是福。

有慧者就日日心寬。你要有歡喜心,就是心要能寬。我們的心量若很窄,看到人來就不歡喜了--好像人若多我們會很忙,好像人若來就會損我們,這樣就是「沒智慧,心不寬」。

我們學佛就是要學一個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。我們的肚量要很大很寬;就是看到人來,我們要很歡喜招呼人。

常常師父都對大家說:「每個人身上都是我們的大藏經。」愈多人來,就是我們的藏經愈裝愈多。每一個人的舉止動作,他的習氣表現等等…,無不都是帶給我們常識,開啟我們的智慧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日日心寬。

又常常對大家說:「靜思法脈要相傳。」這種「克己復禮」的精神,我們要時時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克已是要顧好我們的心。

克勤、克儉固然很好,我們還要「克難」--我們的心要時時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人,什麼樣的境界,我們自己的內心,一定要克服過去。不只是日常的生活做事,不只,即使是我們的心地,有緣無緣,在我們的內心,我們都要克服。

對任何人我們都要有歡喜心,所以這是「心寬」。心寬的人就是最有智慧的人!尤其是我們這個天下的大家庭;入我們的門來,人人都是我們的慈濟人,慈濟宗門大家庭。所以我們的心宅就是要很開闊,所以大家要時時顧好這念心。

時日就是不斷這樣子消逝,不是年過了就好!我們的心年,心的年我們要時時保護好;舊的習氣放棄了,新的佛法是日日新、茍日新,要常常布置我們的內心。所以我們現在開始要記得:「有福者時時平安、有慧者日日心寬。」所以我們要「福慧雙修」,才能「平安心寬」。

所以覺者把握剎那為永恆,迷之就虛度光陰後悔遲!所以我們要時時保持著這分覺悟!

佛乃是宇宙中的大覺者,我們是學佛者,我們依照佛陀的教法,依教奉行。過去「法譬如水」法綿綿流長下來,我們大家每天都在這個地方,在潤濕;我們的心地一直有法水在滋潤我們,所以我們應該也要從微分的覺悟不斷累積。

所以要記得,當你發那念好心時,當你立那分弘願時,那時就是永恆了。當你發大心,那個時刻叫做佛心;當你立弘願,那個時刻就是佛的願;所以從那念間開始,應該就要永恆了。

所以你我都曾發心立願過了,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那分初心--最初那念心。所以叫做「把握剎那為永恆」,就是你最初那念心,就是我們的永遠永遠。

從微分的小覺悟,不斷不斷累積,將佛陀的法水,我們不斷來滋潤我們的心地,所以慧命就不斷增長了。

不要再迷失了,我們若迷,迷之就虛度光陰後悔遲了!因為時日不斷過去,這樣一直過去的光陰,我們人間的壽命,就是不斷減少了!壽命隨著光陰消逝,我們的慧命,就要隨著我們法水滋潤,要快增長起來。

所以每天用心聽聞佛法,就是要用在日常生活中。這也是一直對大家說:「佛心放在裡面,把佛法行在外面,能入人群中去,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理念。」

接下來再說--

但五天使者既來,無常殺、鬼卒至,盛年、壯色無得免者。當爾之時,華堂邃宇,何關人事?高車大馬,豈得自隨?

這段懺文若用心看,都差不多了解。

「五天使者既來」,什麼叫做「五天使者」呢?經典中「五天使者」就是在經典中的文字,就是閻羅王稱為五殿天子。因為在地獄中有十八大地獄,他要管理五殿,所以叫做五殿天子;他所派出來的叫做使者;有五位,所以稱為五天使者,也就是叫做無常。

「無常殺鬼卒至」這種無常很兇惡,就像夜叉鬼卒一樣!既然閻羅王把他派出來,他一定要達到他的使命,所以叫做「無常殺、鬼卒至」。殺就是到達的意思。

無常已經到了,鬼卒已經來了,「盛年壯色無得免者」即使你再年輕,或是看來很壯碩,一旦無常來時,沒有一個人逃得過!

我們四大志業中,慈善志業普遍在國際間。我們雖然在台灣,立足在台灣,宏觀天下,看看天下有多少災難!無論是人禍天災,這個災難一發生,高樓大廈或是年輕年壯,同樣都逃不過!這我們已經看盡了天下事,不論是人物一統,都逃不過無常。這不論是天災人禍。

所以在那時候,無論是「華堂邃宇」就是飛碧堂皇,讓你高樓大廈,裡面裝潢得多美,金碧堂皇等等;鐵門圍牆有多高,同樣無常一到,重重的門牆多麼森嚴,同樣五殿天子,所派出來的無常還是一樣,還是重重的高牆,他還是一樣進去!

所以到了那時候,高樓大廈「何關人事」?難道能夠我門關緊一點,他就不會進來?難道能我圍牆蓋厚一點、房子堅固一點,他就不會進來?不可能!所以一切人事,都是擋不住無常來臨。

「高車大馬,豈得自隨?」車子多大,馬多壯;同樣無法隨著我們去!

有的人說:「趕快,幫他做一個金童玉女;趕快,樓房、車子等等…」紙糊一糊,這樣就要幫他送去了,他就能住得了嗎?就算帶去,紙糊的;何況根本帶不去!

總而言之,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!人生若看得透,我們學佛者,我們就要趕快時時提高警覺,造福最好,結福緣最好,分分已獲。

我們所做的一切,我們都是自己得到。看到人時,我們要和人結好緣、結福緣,這也叫做福緣,也是好緣。所以有福者時時平安,不論長短,總之平安就是福。

所以有福者時時平安;有慧者就日日心寬。記得,覺者把握剎那為永恆,迷之虛度時光後悔遲!

各位,請大家我們要好好把握,「人身難得、佛法難逢」。既得既逢,我們要好好多用心,多修養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