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更加是不可得,這個時候是那麼靜寂;沒風當然都沒有聽到什麼聲音,就是靜寂青成的境界;起風了,我們會聽到外面風吹樹的聲音。如果只是有風,也不會聽到什麼聲音,就是因為有東西,所以才會有聲音。

吹到樹,有樹的聲音;吹到門戶窗扇,有門戶窗扇的聲音。沙漠中,沒有樹、沒有建築物,但是有吹拂大地的聲音。世間都是相對的,有風就要有東西,因和緣會合起來,就有果有報了。這些因緣果報都是這樣互相會合。

我們每天聽到社會新聞,感覺起來好像社會很亂,我們都從新聞報導我們能知道現在社會,倒底在哪一個地方發生什麼事情。無論是發生什麼事情,都一定要有因、緣,所以有什麼樣的事情發生,不論是好事、不好的事情,就是都有因緣。所以因緣就引來果報,因為果報而有那個感受,或是動作。

若是能知道,業來了就甘願受,如何能去除過去那分冤冤,但是不相報;如何能夠以德勾消那分冤債的業,所以冤親債主就是會來不斷來纏,唯有你和他說和,還了,之後就不再相對了。

聽到某人被追債,被追得走投無路,多麼辛苦!討債的人就是步步相逼,其實也是同樣很辛苦,這都是因為各自的立場有對立--你若是沒有向別人借錢,別人就不繪像你要債。要債的人,也要用盡心機,很辛苦;被討債的人真的無法可還,也是很痛苦;或是不肯還,所以那就更辛苦了。

也就是這種環環相扣的因果,不會消,這筆債消不完。所以,佛陀修行,其實也是一樣和我們人也一樣,在過去生當中,不知道在多久多久以前,難免在沒有覺他、沒有利他之前,難免和人與人之間就結下了因、有了怨,以及仇和恨。只要有恩怨仇恨,這都是綿綿連連、生生世世,因緣如果成熟,他就要受報。

所以我們這幾天,我們一直在說「九惱」。

九惱是人人都有,尤其是凡夫。我們這幾天所在說的,不只是人人凡夫都有這些九惱,還說到了,只要因緣剛好碰到了,就要受報了。我們凡夫受報,是不知道我們先造了因,現在才有這個果來報;因為不知道所以會不甘緣;既然不甘緣,心就又多一分的怨、恨,又再結仇連禍,這就是我們凡夫不斷的連綿下去。

然而,佛是已經覺悟,而也已經覺行圓滿的人,所以他知道:「這就是過去,我曾經這樣,造了這樣的因,現在得這個業的果報,這是應該的。」因為知道是「應該」的,所以能夠甘願,這樣就能夠消除業報,不再延續下去。經過一件事情,我們若能清楚,這件事情過去之後就沒有了。然而我們假使不明白是非,這件事情就會沒完沒了。

覺和迷的差異就是在這邊--覺者,就能夠消業;若是迷的人,就事業纏綿。我們若是一直纏綿著,業就會讓我們一直沉下去。有時候旁觀者覺得,怎麼會這樣?明明道理就是這樣,明明你就是很聰明啊,明明你就是…等等,怎麼會這樣?所以就一直起煩惱,怎麼一直無中生有,怎麼…

就是這樣才會覺得人生很奇妙,那就是「迷」。所以我們這九惱都是說佛陀,因為這些都是佛自己說的,所以我們就知道,就算到了佛的境界還是一樣,你造了什麼因,什麼果就是一定要受。

所以我們普通人說:「我們去拜佛喔!拜佛可以消業。」其實拜佛是要讓你知道,從佛心照我們自己的心,所以我們拜佛,就是要起尊重心,我們要尊重人人都是佛,木雕的、土塑的,你都可以那麼尊重,為什麼在人與人之間你要如此的相對?你不能夠尊重呢?你懂得念佛念得那麼虔誠,師父所教導的法,你為什麼無法放在心中呢?

所以說要聽好話,無論是誰說的好話,都是我們的座右銘,多聽一些好話,我們就能多一分的了解,所以念佛,就是要把佛的「覺」的心念進來。

前面所說的九惱--「或因九惱造一切罪」,這九惱就是果報現前,我們還在那裡跟他糾結不清,我們在那裡起煩惱,想要怎樣去報復,那都是不對的。人家若說我們什麼,「我有沒有呢?」自己稍微多想一下,自己做印證:「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事情?」如果有,就要改,也要說清楚、講明白;如果沒有,沒有就好,這樣就過去了,心安理得。這就是我們不要對外面有什麼樣的煩惱,我們還以牙還牙,那就不對了。

所以這九惱,會讓我們造很多的罪業。倒底是什麼罪業呢?比如說「三世」。什麼叫做三世?分分秒秒都有三世,世的意思就是時間。時間若是長的,就如同佛陀所說的,過去無數劫、無數劫之前,過去很長很長的時間之前。我們現在所說的,若是說短一點,去年、今年;昨天、今天;早上、下午、晚上。或是說得更短一點,剛才說的話,現在說的話,一句、一句不斷地過去,三世不斷不斷,長短都是這樣在輪轉、輪轉,所以我們在三世當中都有九惱。

每一個時刻,到底會有什麼事情會發生在現在?說不定我正在講話,你們當中有人也在起煩惱,在想--「誰對我做了什麼事情,我還沒有跟他算帳。」甚至還有人想著:「師父這樣說對,什麼人之前對我怎樣,所以我現在應該要用什麼方法跟他化解。」我相信有這樣的人。

或是有人想說:「時間怎麼還沒有到,腳很痛。」就是這樣煩惱著。

總而言之,這就是九惱,就是什麼樣的煩惱,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不斷地產生,也不斷地產生煩惱。

所以過去「惱我自身」,過去倒底別人對我怎樣?我直接感受到,所以認為他直接衝著我來,這叫做「惱我自身」。

或是「惱我親」,不是對我,是對我所親愛的人。常看新聞不也是有看到,一群孩子去打群架,倒底是為什麼去打群架?「因為他們欺負我的大哥有什麼樣的舉動,他被別人欺負了。」或者是:「我最親愛的人被人怎麼樣了。」所以呼群喚黨,就集結著去打人,這叫做「惱我親」。

用武力的是這樣,用暗的又不一樣了,用暗的就是不斷地在暗中傳遞一些是非,去中傷。或是現在電腦網路,不斷上電腦去中傷人。是真的或是假的?不知道,總是現在就是這樣不斷,明的是破壞,暗的是是非中傷,這些都是惱,冤冤相報。

在這一輩子他也許都沒和他怎麼樣,但是在過去生當中沒有結好緣,所以才會有這些事情。不斷是直接對我,或是對我親愛的人,因此「我心生惱」--我心裡就不高興,你欺負我的什麼人,我就是不歡喜,所以我要報復。我們人都是這樣造了很多的業。

所以,我們現在要修行。師父常常說:「不論是別人直接對我們怎麼樣,我們過去生就已經歡喜做了,所以這一生當中,我們就要甘願還。」所以就應該要退一步,就能夠海闊天空。雖然我們還是凡夫,雖然我們並不知道,前世當中我們對他怎麼樣;儘管我們了解,這一生當中我都沒有對他怎麼樣,但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?雖然是這樣,但是我們若是能夠退一步,就能夠海闊天空,用寬闊的心來面對。

所以有的人說:「那是你們修行人說的。」其實就算是修行人也不見得可以做到這一點,反而也還是會「是就是,不是就不是,計較得更清楚一點再來說。」在這計較之中,就會又有煩惱連結起來,所以如果能夠退一步就可以海闊天空。

修行是不是很困難?我常常都對大家說:「不會啦!修行是很簡單的。」簡單在那裡?就看你能不能夠保持三好?

我們看佛經當中也常在說--身、口、意,這三樣。這三樣如果照顧得不好,就結了惡緣;或是我們身行惡行,我們就會傷害到了人。不論是口說、身行,都是來自於一念心,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先顧好我們這念心,所以我們也要培養說好話,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多做好事,舉手動足無不都是可以利益他人、幫助他人,如果可以這樣就是三好。

所以常常在說:「心存好念、口說好話、身行好行。」我們人人若能如此,自然業的報就可以消了。所以古人說:「起一念善心,就破除災難。」對啊!關鍵就是在於這念心。

什麼叫做善心,善心就是要把心照顧好;我們若是能夠常常把心照顧好,自然我們就不會去傷害人。所以我們說話也要多用心,人云:「禍從口出。」一些災禍都是從心所說出去的。所以我們要記得把心照顧好,我們要用心說話,用心說好話,就能讓人歡喜;用心在說話上,我們就不會傷害到別人。若能夠這樣,我們就能結好緣了。

講話要用心講,但是聽話呢?也是要用心聽,用什麼心呢?要用智慧心來聽!這就是師父常常對大家說的:「善解、包容。」不要把人事當做是非,我們若是聽到人事,我們要趕快拿來作教育,這叫做智慧。

我們若是用智慧面對人事物,用智慧來聽話,我們就沒有煩惱,我們能善解,可以包容,如果可以這樣,我們就能時時對人起感恩心,對人起尊重心,對人有著真誠的愛,這不就是人間菩薩的通路嗎?

所以,如果我們想要人生的路可以走得寬,菩薩的道路能夠走得康莊,我們一定要用這三好,還要感恩、尊重與愛,這樣我們人生的道路才能夠走得寬。所以,各位,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!

備註:此系列文章內容節錄於《靜思晨語。法譬如水》慈悲三昧水懺講記,是 證嚴上人開示的逐字原稿,有些地方或許不甚通暢,卻是原汁原味,請大家用心體會其中苦口婆心的無量慈悲,一定要珍惜,更要起深信解,用心攝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